•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从“心”出发,创新路上没有“不可能”

    ——记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机械装备分公司康超

    康超,中铁电气化局城铁公司机械装备分公司装备研发部部长。入行近20年的他,凭借着对机械装备的热爱和干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从当初的普通维修电工成长为如今的技术人才。来到城铁装备7年间,参与研发和改造的隧道全断面水冲洗车、供电电缆敷设装置、供电设备运输专用平板车等十余项成果,共获专利5项、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11项、五小创新成果6项。

    从“康师傅”到“康部长”

    2014年,康超顺利通过城铁公司的公开招聘,成为了一名维修工。已经和机车打了7年交道的他,对机械维修并不陌生,但面对各类现代化装置心里也没了底。于是,不服输的他便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掉了队,要将这些新兴装置吃透,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轨道车维修工。

    “一个小小的部件竟然要花3000多元,难道就没有其他可替换的零件了吗?”在工作中,康超发现小张力接触网线车的液压张力油路部件老化需要更换。但更换一次就要花费上千元。为此,他从液压原理入手,对截止阀和油管进行升级改造,不到200元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这件事,他精钻细研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以此为起点,康超开启了他“硕果累累”的研发之路。

    由于工作突出,康超被提拔为装备研发部的部长,虽然到了管理层,但他依旧是同事眼中的“全能侠”。“有问题找康师傅呀”成了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面对机械装备的“疑难杂症”,康超总是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康师傅”也就渐渐成了大家的师傅。

    技术改进成果“一箩筐”

    说起康超的技术改进成果,一双手也数不过来。2018年,康超接到改造地铁电缆敷设装置的任务,他还记得接到任务那天,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他对敷设装置早有研究,心中对装置如何设计已经能“描摹”出大概,紧张的是这个装置谁也没做过,自己也不能打出十分的包票。

    装置很快就按照他的设想做了出来,现场试验却没成功。电缆支架臂长不够,电缆直接从装置中脱落,还被折断了。现实给康超狠狠地泼了一盆凉水。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就白天到现场反复查看失误的地方,晚上查资料、绘图纸。三个月时间,他都有点“走火入魔”了。

    天道酬勤。经过三次失败,先后改进了电缆支架臂长度、调整了压线轮、增加了摆线防折装置,供电电缆敷设装置终于成功将电缆布放在了隧洞指定位置上。经过多次试验,该装置运行稳定,表现优异。“原来敷设一公里的电缆需要50到60人,供电电缆敷设装置只用5人就能一次将3根直径50毫米到65毫米的电缆布放至电缆架上,无需二次搬运。真是省钱又省力啊!”大家都对装置的效果赞不绝口。

    接到安排的重大任务,康超总能顶住压力,憋足了一股劲儿,不研发出来誓不罢休。7年来,他先后参与研发出了视频监控移动灯箱、疏散平台布放装置、供电电缆敷设装置、供电设备运输专用平板车、楼梯货运专用车、即时制动双推平板车、电缆布放圆盘等装备,均已投入现场使用。

    秉承匠心的“装备先锋”

    自研发来,康超始终坚持以“解决施工一线技术、装备需求”为研发主要任务,凭借着初心、决心、耐心、匠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也收获了不小的成果。

    现场作业时,康超发现第一代隧道水冲洗车,依靠的是水的流动带走泥沙,只能载水15吨,冲洗几分钟就要加水,效率不高,费时费人工。如何增大水压、增加车体的储水量呢?这成了康超经常琢磨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一天,他坐在车里,看见路边的工人正在用洒水车浇花,水流压力大,方向可调节,这一下子激发了他的灵感,要是冲洗车的喷头也能调节不就能解决了嘛!从深圳到东莞,他跑遍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市场才找到与水冲洗车适配的园林喷头。在此基础上,又更换了功率更高的水泵,更改了管路接口方式,将水箱增大到20吨,第二代终于成功落地,相较于第一代变得更加实用。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此, 一心要将水冲洗车打造成精品,经过5年的技术攻关,三代、四代相继诞生,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第四代“全断面智能化水冲洗车”操作十分简单,整个冲洗过程在驾驶室中即可完成,通过按钮式操作界面控制整个冲洗流程,104个喷头可根据隧洞的倾斜角,随时调整伸展角度,无死角清洗灰尘和污渍。一次注水可承载50吨水,能有效冲洗隧道5至7公里。较人工冲洗隧道,可节省6个劳动力,节省三分之二的工时,每公里节省水资源约6吨。

    康超深知,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优良的装备对于拓展市场具有关键性作用。第四代“全断面智能化水冲洗车”的出世,有效解决了地铁建设与运营期间隧道冲洗清洁问题。先后为北京地铁7、1、2、5号线,郑州地铁3号线提供了隧道水冲洗服务。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建强了电气化城铁品牌。

    创新永远在路上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康超的人生信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个工作上的“拼命三郎”,又投入到了楼梯货运专用车、公铁两用专用底盘、管廊设备运输专用车、新能源地铁接触网作业车、双开轨道巡检电动车等智能化装备的研发中,开启了新一轮课题研究,始终未停下自己的脚步。

    每一个技术难题的攻破,都是多方共同发力的结果。离不开领导的支持、技术的引进、团队的通力合作。为解决地铁隧道衬砌内部脱空病害、隧道衬砌表观裂缝和渗漏水病害、隧道内轮廓形变和错台病害等安全隐患快速探测难题,康超积极推进与北京矿业大学彭苏萍院士团队的合作,共同研发地铁隧道安全隐患综合检测车,已于2021年4月22日,正式与公众见面,现已进入设备调试和试验阶段,不久就将应用于施工现场。该车裂缝宽度分辨率可达0.1毫米,探测速度可达每小时10公里,探测深度可达3米。相对于常规探测手段,它的工作效率可提高7成以上,单位任务量所需检测人员从每日50人减少到每日6人,探测成本降低了近三分之一。

    “创新的路上都不是平坦大道,总会摔几个跟头。我不能停下研发的脚步,要争做永远的开路先锋!”康超坚定地说道。这是他的“工匠精神”,也是他的责任担当。

    一次次的“绞尽脑汁”,一步步的“精益求精”,他就像一台上紧发条的马达,奔跑在创新的路上。问到康超工作以来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他说最让他感到欣慰的就是看到来越多的青年技术型人才骨干走上岗位,研发能力优异,成为工作中的“顶梁柱”,为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集成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者(朋印)

    (新媒体责编:zpl0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