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SCR系统和功能型尿素在立体交通减排方案中的应用优势

    SCR系统的社会应用

    SCR系统运用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针对柴油机尾气排放中氮氧化物(NOx)的一项工艺,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喷入还原剂氨气,把尾气中的NOx还原成氮气和水,氨气的载体有氨水/尿素水溶液。

    目前,由于成本原因,SCR系统更多应用在商用车、船舶、非道路机械等领域中。

    SCR系统的优势

    面对减排降碳政策,想要完美解决交通系统的碳排问题,可从两方面考虑:

    1、更换能量源。2、控制排放过程。

    更换能量源在安全、补能等实际情况中推行依旧存在困难;控制排放过程,是现阶段合适的方式,而SCR后处理系统在脱硝系统中的应用优势显而易见:

    1、效率层面,SCR系统脱硝的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完全满足碳排要求。

    2、安全层面,无论是工业、船舶还是车辆的SCR系统,其采用的还原剂都是氨水/尿素水溶液,安全系数更高。

    3、成本层面,增加一套SCR后处理装置的成本远低于调整能量源的成本。

    所以,从减排思路来看,SCR系统是目前成熟的减排方案。

    SCR系统的应用问题

    虽然SCR优势众多,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问题:

    ➊无法实现100%尾气减排处理

    SCR后处理系统采用在尾气中喷射尿素水溶液的方法,经过催化反应,使NOx转换成纯净的氮气和水,但会因多方因素制约,无法实现100%达标处理。

    ❷现实应用不充分

    现有交通系统减排方案中,尿素水溶液的使用量很大,但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及政策落实不完全等实际原因,使得劣质尿素产品泛滥,从而导致SCR系统因杂质过多而产生系统紊乱或受损等各种问题,增加维保费用和沉没成本。

    另外,用户通过屏蔽SCR系统等不当手段来逃避添加尿素水溶液,导致问题频出。

    ❸SCR系统结晶问题严重

    现有常规型车、船用尿素无法彻底解决“结晶”弊端,使SCR系统处理功能受限,催化剂活性和使用寿命大幅降低,并且因为结晶堵塞问题,造成多种“并发症”,直观表现为车辆动力不足、油耗上升、积碳增多。这其实是由于尾气管堵塞影响了车辆排气,从而影响进气,进气不畅导致缺氧,使柴油机燃烧室燃烧不充分,造成大量碳颗粒沉积,最终导致动力下降、油耗攀升。

    功能型尿素水溶液与SCR系统的综合使用优势

    洁智星改变原有车、船用尿素水溶液的技术路线,创研出新一代功能型尿素水溶液,解决了上一代常规型尿素水溶液产生的“结晶”弊端,在打破行业技术壁垒的基础上,以“SMC自融晶清洗技术”作为基础技术模块,使之具备高适应性和高适配性、可垂直解决不同类型SCR系统问题、大大降低系统载体对于反应效率的影响因素,保证催化剂的反应效率更大化,使活化反应效能处于稳定的比率。

    功能型车、船用尿素的技术模块化可开发性更高,与SCR系统的兼容性也更高,方便搭载后续各项产品技术模块进行迭代开发与延伸,可弥补SCR系统开发中的硬性适配障碍,并能佐配系统技术的开发并提供更标准的应用环境。

    功能型车、船用尿素不仅可以去除SCR系统内的结晶,还能持续保持洁净状态,保护催化剂并提升其活性,使SCR系统的运行趋近于初始预期效率;此外,由于其持续养护作用,可大幅降低维保频率,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节省高昂的且不必要维保费用。

    SCR系统应用是否为交通领域主流减排装置方案

    因SCR系统与尿素溶液的组合使用成本低、稳定性高,且方便快捷,在解决尿素溶液“结晶”问题后,SCR系统将成为公路、水运及非道路机械等应用场景的优秀减排装置方案。

    SCR系统在船舶领域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技术也日趋成熟,产品升级步伐加快,操作和管理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因此,在功能型车、船用尿素的辅助下,系统存在的缺点与弊端势必会被改进。

    未来,SCR系统将作为应用基础更为广泛的硬件设备,在立体交通减排方案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