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秉承“工匠精神”走向世界舞台

    何为工匠精神?专注于某一领域,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的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称为工匠精神。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对自身价值的最高追求和自我挑战,以敬业为基本准则,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勇于拼搏的恒心和耐力,发挥睿智,打造精品,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并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洪流中传承和延续。

    敬业、严谨、勤奋、创新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而二十二冶“海外人”承载着这种精神走向澳大利亚、伊朗、巴新、蒙古、约旦、阿尔及利亚、俄罗斯、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乌干达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并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大踏步迈向世界的舞台。

    敬业、严谨是工匠精神的第一要义。“海外人”牢记敬业、忠诚、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恪守“干就干好,做就做精”的质量理念,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打造出具有海外特色的质量文化。国外施工项目,地域特点十分明显,文化差异各不相同,俄罗斯的严寒,马来西亚的酷暑,阿尔及利亚厚重的宗教文化背景等都成为质量文化建设需要思考的课题。为此海外事业部以提升管理理念为核心,一是收集当地施工资料,研究当地类似工程的管理方式,总结经验教训,编制符合当地实际的施工方案。二是加强与业主、设计院、质监局等各方面的联系沟通,根据地域要求执行不同的国际标准,确保施工节点的紧密衔接。三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安排工程进度。如在俄罗斯KIMKAN铁矿选矿厂工程中,冬季持续时间长,大概有半年时间都处在严寒之中,因此项目部必须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厂房封闭,转入室内作业,保证工期。四是聘用当地工程师,充分发挥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和习俗的优势,与中方工程师现场管理的丰富经验、速度快等特点相结合,各自发挥所长,形成合力,实现高效履约,打造出展现中国央企实力的质量文化。

    勤奋是工匠精神的根本所在,是“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的完美体现。在海外的工程现场,随处可见不惧严寒酷暑,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的工匠型员工。令人心酸的是,受地理和人文差异的制约,在传统的中国节日中他们仍然战斗在一线,无法与亲人团聚,舍小家,顾大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雕琢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为此,事业部全力增强人文环境建设,后方保障和施工一线双管齐下,在国内,以调查问卷、研讨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境外员工的迫切需求,总结归纳员工意见和建议,逐条逐项解决员工困难,为境外员工营造安心、舒适的工作环境。春节临近之际,为境外员工置办年货,制作vcr,将国内亲人的殷切祝福传送到他们的身边,让不能回国过年的一线职工在国外同样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建立家属QQ群,为境外职工家属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将“实·干·家”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在国外,项目经理亲力亲为,公平公正,冲锋在前,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加强营地建设,改善工作和食宿条件,组织集体婚礼、为员工庆生等活动,增强一线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品牌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创新管理,转变观念,打造具有海外特色的属地品牌文化。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施工环境,仅仅技术过硬是无法在国外市场扎根立足的。只有不断适应、融入当地文化当中,树立属地化工程管理理念,才能将我们的国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根据属地变换,精解施工工法、交工资料等工程管理方面的不同要求,不断创新属地工程管理方式。有些国家交工资料准备不同于国内,要求必须与施工步调要保持一致,且分类细致繁杂,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加强日常工作的同时,融入当地员工的助力协作,保证交工资料的完整规范。在交流过程中,与当地员工的沟通成为很大障碍,为此,大家集思广益,制作翻译小手册,对于简单的语言音译成双方语言,使我们的员工可以随时处理一些现场突发问题,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解决了现场翻译有限的难题。在国外的物资采购过程中,根据业主对不同材料和设备的要求,分类别、分地域进行采购,最大程度控制成本。并综合地域和气候的因素设计运输路径,确保物资及时到位。只有不断创新,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主动出击,才是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正确方法,才是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不断开拓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以文化融合为突破口,打造兼容并包的企业品牌文化。在投标之前,便着手研究当地的地理气候、人文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归纳总结,作为出国人员培训的要点,避免产生文化冲突。施工中,加强与当地员工的沟通交流,通过联欢会等活动,邀请当地职工和我们一起联谊娱乐,拉近彼此距离,将我们的工匠精神与兼容并包的品牌文化深入融合。

    工匠精神,是踏实做事的人生感悟,是奋勇拼搏的内在动力,是提升自我、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力推手。面对海外工程,我们更要深入解析其内涵精髓,将工匠精神与国际工程管理融会贯通,形成不断提升属地化建设的文化支撑。

    (新媒体责编:pl202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