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陆儒德讲座—诠释新中国航运发展和海军建设的非凡征程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连海事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根据该校党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深化抓好研究阐释,启动“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开创海大社科新局面”系列学术活动,组织系列高水平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开展体系化研究和理论性阐释是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以发挥高校理论创新研究优势,打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舆论阵地。

    近日,海大人文社科研究院邀请知名航海专家、海洋学者、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航海系主任陆儒德教授举办中国航运发展和海军建设专题讲座。由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杨玲主持,李肇坤院长、相关教师以及航海类专业学生代表现场聆听了讲座。

    论坛开始,陆儒德教授旁征博引,使用大量珍贵历史图片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在场人员的阵阵掌声。讲座结束,李肇坤院长向陆教授赠送海事大学的讲座纪念品,陆教授向人文社科院赠送了专著《江海客-毛泽东》。

    陆儒德教授学习二十大精神,以中央通知的“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宗旨,用历史事实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了新中国在毛泽东海洋战略思想指引下,冲破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封锁,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坚定走向海洋、创建海洋辉煌的故事。

    陆教授在海军服役50多年,潜心研究海洋历史70多年,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出版了《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的海洋强国路》两本专著,是新中国海洋历史和毛泽东海洋战略思想的资深研究学者。

    陆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理论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海洋战略大家。他的海洋战略思想全面、系统、成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全球视野引领新中国走向海洋,是中国海洋事业的开拓者、践行者和奠基人。

    视点1,着眼全球,指明中国必然走向世界海洋。

    上世纪30年代,日军占领了东部半个中国,国民党政府溃败,国家面临亡国灭族之危。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一面撰写《论持久战》,制订战胜侵略者的军事战略,坚信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一定胜利;一面把视野瞄向海洋,为建国后的海洋事业制订发展战略。1939年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他分析中国地理环境和民族特性后写道:“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之一”“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之方便。”

    这是毛泽东对海洋的最早论述,指明中国前景必然以海洋大国地位走向世界海洋,但不是为争夺和称霸海洋,而是同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开发利用海洋,展现了海洋战略家的宏伟视野和深邃的海洋战略思想。

    视点2,解放战争大转折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

    解放战争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解放了长江以北半壁江山,解放战争处于十字路口。美国、苏联为维持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既得利益,分别向中共施压,要求解放军“停止过江”,立即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实行长江为界的“南北分治”。

    毛泽东坚决顶住东西方的压力,认为美国是“战争讹诈”,苏联是“不让革命”,中国人民必须走自己的路。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他作出“过长江、建海军”的战略决策。“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表达了他对革命的坚定性和必胜信心;“建设强大海军”,彰显为国家走向世界海洋保驾护航的前瞻性决策。

    视点3,为新中国制订海洋发展战略。

    毛泽东海洋战略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守好家,走出去”,其经典论述:“我们一定要把我国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和‘海长铁路’”。建设“海上长城”,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建设“海上铁路”,坚定走向海洋,交通海外民族,勾勒了海洋战略思想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是指导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纲领。

    发展海洋事业的核心是建设海军和发展航运,两者的基础和保障是船,主要是商船及军舰。在海洋历史上,军舰和商船是一对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孪生兄弟”,军舰保护商船,发展海上贸易;商船繁荣经济,支撑军舰发展。

    视点4,建设强大海军,筑牢“海上长城”。

    毛主席亲自抓海军建设,在建国前夕重要国务活动中,有5次强调必须建设强大的海军。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词:“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将建设强大海军列为国家战略,以落实海洋大国走向世界的需要。

    毛泽东在建国前筹划海军,亲自遴选张爱萍创建华东海军舰艇部队,任命张学思创建大连海军学校。

    1949年11月,毛泽东批准成立了“大连海军学校”,箫劲光任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办成了闻名中外的著名军校、誉称“海军军官的摇篮”。1950年4月23日,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获得中央军委命名的各种舰船总计134艘,总吨位4.4万吨,初步形成一支“开得动、能打仗”的海上力量,为创建强大海军夯实了基础。

    视点5,发展造船工业,建设“海上铁路”。

    1958年6月,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除继续加强陆军和海军建设外,必需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以便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从1958年开始,我国自行设计建造万吨货船和各种现代舰船,促进我国造船工业大发展。自1961年购买一艘外国旧客货船命名为“光华”号,成立了中国远洋公司,书写了中国远洋航运新篇章。

    1968年在周恩来安排下,由钱永昌船长驾驶“红旗”轮,从上海启航,饶经大隅海峡、菲律宾苏里高海峡,停靠亚、欧、非7个国家港口,航行133天安全返低上海,打通了南北航线。上世纪70年代,经毛泽东主席批准,由“红旗”轮开辟了“中国——南美”航线以及由“柳林海”号开启了中断30年之久的中美海上航线,宣告美国以及由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对华封锁决议的彻底失败。

    现在,在毛泽东海洋战略指引下,经历航海人数十年艰苦奋斗,中国航运事业日新月异,构建了四通八达的“海上铁路”,悬挂五星红旗的中国远洋航船走遍各大洋,正向世界航运强国挺进,续写中国航运史的新篇章。

    历史证明,毛泽东既是海洋理论大师,又是实践行家,理论系统、实践丰富,只要将他的海洋名言、重要决策和实践活动予以梳理,便是新中国的一部海洋史,将指引我国海洋事业持续发展。

    国际著名人士著书评述:“毛泽东主席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集若干大家于一身的泰斗巨匠”“正是凭借这若干大家的天才素质,毛主席在二十世纪气势恢宏、辉煌卓绝的伟大实践中,赢得了伟人中的超级伟人、巨人中的超级巨人的至高无上的赞誉。”

    当今世界进入“海洋世纪”,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共同财富”,海洋开发影响到国家兴衰强弱和决定国家在国际上的实力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新中国坚定走向海洋,自十八大以来一直将建设海洋强国列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对建设海洋强国赋予了新的内涵,将推进伟大民族蓝色复兴的梦想加快实现。(张添强 陆儒德)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