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余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积极推行“四好农村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等发展战略,农村公路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已告别历史,如今“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已变为现实,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组)畅乡(镇),串点成线,连线成环,四通八达,成为民生路、旅游路、产业路、致富路,走出了一条“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主要发展成效
(一)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新余市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406.7公里,总投资达36.52亿元,其中2022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18.14公里,占年度目标任务73.2公里的162%。截止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519.6公里,其中县道535.5公里、乡道1394.6公里、村道2589.5公里;全市3295个自然村全部通了水泥路,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1公里”。县道三级公路以上里程占比73.2%,通双车道建制村比例为70.3%,提前完成省交通运输厅“十四五”期末,县道三级以上公路比率70%、通双车道建制村比例60%的目标要求。
(二)“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丰硕。2022年11月,我市分宜县成功获评江西省第七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渝水区已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和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实现双丰收,实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覆盖”,“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现新突破!
(三)农村公路管理持续提升。持续深化“路长制”改革,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所辖4个县(区)均已完成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制定并印发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的实施方案。农村公路管理机制日臻完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建立起“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机制,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市、县、乡三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机制完善,人员编制到位,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全面建立,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四)农村公路养护扎实高效。2021年以来按照县道10000元/公里、乡道5000元/公里、村道3000元/公里标准(省市县按1:1:8承担),市、县两级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已落实到位并拨付至乡(镇)及养护单位。“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养护体系健全完善,县道通过市场化运作,选择有养护资质的公司或单位实行专业化养护;乡道、村道由所在乡镇通过市场化养护,或自行组建专业机构养护,“养必到位”步伐加快。发挥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增量资金杠杆作用,对各县(区)及30个涉农乡(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进行年度综合考核,考核排名上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并根据考核排名进行奖励,奖励资金达165万元,极大提高了县(区)及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积极性。农村公路养护迎来“质”的飞跃,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率持续提升至78.8%;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五)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持续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开通16条城乡公交线路,主城区至周边乡镇实现公交线路全覆盖。全面完成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全市414个建制村全部开通镇村公交,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拓展城乡公交发展外延,开通渝水区至分宜县、新干县、上高县、峡江县等4条城际公交(城际快巴)线路。建立城际公交、城乡公交和镇村公交的财政补贴保障机制,市本级财政每年定额补贴1443万元;县区按照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原则,每年财政补贴合计2151万元。公交线路票价下降幅度达40%—80%,全市所有乡镇公交线路票价按1-4元计价(最低1元,最高4元),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出行更加经济和优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双向运输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目前分宜县建有10个乡级快递综合服务中心,114个村级快递服务站,其客货邮融合改革的成功实践,获评交通部首批深化交邮融合推广农村物流品牌,纳入省交通厅全省可复制推广经验典型,省内外多个县(市、区)来县考察学习,并荣登2022年10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喜迎二十大”采访节目。
(六)“四好农村路+”模式成效突显。创新农村公路融合发展形态,大力探索“四好农村路+”模式。不断促进我市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公路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建设美丽生态文明路,大力推进产业路建设,极大惠及沿线农村产业的发展。仙女湖肖公庙-圣集寺(环湖旅游公路)、渝水区Y293新吉线-峡江(下保旅游公路)和百丈峰旅游公路、分宜县双林-洞村公路等“四好农村路”,把自然人文和美丽乡村串联成线,打造了别具一格的乡村文化景观,路域环境和沿线景观巧妙融合,实现了路美、村美、环境美;带动周末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沿线“农家乐”的日益火爆,成为一条条集旅游、休闲、民生于一体的多功能“四好农村路”。
二、主要经验做法及特色亮点
(一)统筹谋划,强化政策保障。新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全市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和“市级统筹、县级主责”的从上到下、齐抓共管农村公路工作格局。相继出台了《新余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创建实施方案》(余府办发[2017]87号)、《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余府办发[2017]92号)、《新余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的指导意见》(余府办发[2020]41号)、《2020年全市农村公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余交字[2020]14号)等一系列农村公路政策文件,为“四好农村路”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多元筹措、保障项目资金。我市在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和税费转移支付资金等资金的同时,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公路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按照《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管理的意见》(余府办发〔2017〕53号)文件要求,对省厅下达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市级配套,2017年以来市级累计配套资金达1.82亿元。各县(区)通过农发行抵押贷款、政府补贴、争取一般债券等方式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缺口资金进行保障,“十三五”以来,各县(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累计约20亿元。
(三)科学谋划,提前组织实施。科学谋划下一年度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并提前分解下发至县(区)。按照七部委关于农村公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要求,督促县(区)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实施下一年度拟申报计划的农村公路项目,全市拟申报项目的开工率达90%以上。
(四)强化督导,加快建设进度。市交通运输局对农村公路进行常态化跟踪督导,对各县(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月度检查、季度督查,及时发现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并视情况将督查通报抄送至属地县(区)人民政府、驻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全面压实县(区)农村公路主体责任,推动项目落地。各县(区)政府分别就农村公路项目推进工作召开了专题调度会,研究解决项目推进存在的建设资金、征地拆迁、地方协调等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纪检督办、行业落实、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
(五)奖惩分明,落实目标考核。强化督查考核,将各县(区)农村公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经济社会综合考核体系,县(区)均将“四好农村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区)、乡(镇),将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支持力度;对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区)政府进行约谈和通报,并扣除政府绩效考核中交通运输类所有评分,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市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目标,贯彻 “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交通强省”意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抓手,坚持全域化谋划、全链条推进、全过程保障,着力推动农村公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力争到2025年实现75%县道达三级及以上水平,建制村通双车道达75%,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以上,全面建成“畅通安全、管养高效、服务优良、美丽文明”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奋力推动我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强国贡献“新余力量”。(章乐 廖小武)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