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不如梵蜜琳那版浪姐?《浪姐4》究竟还有多少底牌没出?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综艺节目市场异常火爆,各种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

      其中,《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档备受瞩目的女性选秀节目,自2020年开播的梵蜜琳那版《乘风破浪的姐姐》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其中大多数浪姐粉丝也都是在那年粉上了各位姐姐和这个节目。

      如今,万众期待的第四季也是在热播中,但貌似观众们对于第四季如今的表现并不是很满足,不少网友表示本季度节目“诚意”不足,无论是在记忆点或者舞台上,虽然和前一季差不多,但还是远远达不到当时梵蜜琳那版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质感。

      《浪姐4》为什么有观众们会对出现“失望”感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

      首先,梵蜜琳那版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浪姐1》)与如今的节目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话题度极高的明星阵容

      首先是明星阵容强大且话题度极强,该节目邀请了宁静、张雨绮、万茜、伊能静等众多知名与高话题度的女演员、歌手作为参赛选手,其中不乏一些已经成名且个性十足,话题度极高艺人。这些明星们的加入前自身的话题就为节目带来了更高的话题度和热度,让观众对于该节目更加期待和关注。

      女性独立价值观的共鸣与认同

      其次是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浪姐1》相对比后面的几季更加强调女性的独立和自主精神,伴随着节目的进程,让参赛的女星选手们通过自身的表现以及自身的经历,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其中连作为金主的冠名商是围绕女性自主、自强、自贵等为主题作为宣传主轴,这种价值观与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符,因此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甚至也让之前《浪姐1》每集播出后唯一的“喷点”就是被粉丝抨击时长“太短”。

      创新性高水平制作水平

      紧接就是精良的制作水平,《浪姐1》在制作上非常用心,无论是舞台布景还是服装设计都十分精美。并不是指如今的比不上之前的,而是毕竟在三年前,如此有诚意的舞台放在任何综艺节目里都是“豪华巨作”,因此让《浪姐1》时的观众在视觉上享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感和满足感。

      尤其当时节目组还邀请了一流的音乐制作人和导演,为选手们提供了更加专业和高水平的表演舞台。等同于在视觉和听觉上当时《浪姐1》的制作组都拿出了最高的“诚意”!

      多元化观众与社会性话题

      还有就是多元化的观众群体以及社会性话题,《浪姐1》开播后吸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观众群体。这种多元化的观众群体使得该节目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加上强烈的社会话题性,尤其是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涉及到女性独立、职场竞争、情感纠葛等多个方面,这些话题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话题性和争议性。这种话题性使得该节目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提高了其热度和影响力。

      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其实每一季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不仅能够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还能够通过各种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进行分享和传播。但《浪姐1》在开播前的热度营造也非常好,其中当属当初#刘敏涛 红色高跟鞋#也是迅速冲上热搜,当初也是被爆加入《浪姐1》,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该节目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积累大量的关注度和热度原因之一。

      那对比下来是不是意味《浪姐4》没看点了?

         并不是!

      但后续带来“惊喜”很重要!

      虽说《浪姐4》初舞台有小部分观众略表失望,但其实在本季内容以及明星人员上都有极大的突破,其中贾静雯、蔡少芬、秋瓷炫、谢娜、朱珠、ELLA以及日本歌手美依礼芽等30位童年女神歌手、演员、主持人的加入,也给《浪姐4》带来不少的话题与曝光度。

      其中来自日本的美依礼芽的加入更是掀起了其粉丝以及二次元粉丝群体的狂热应援。初舞台更是直接献上常年B站的“屠榜”神曲《极乐净土》,直接就让美依礼芽人气断层第一,《浪姐4》瞬间也将广大的二次元粉丝们收入囊中。有网友甚至怀疑如果后续狂热演唱火影忍者主题曲《ブルーバード 》(青鸟)的话,那同时会拥有火影迷、二次元迷、美依礼芽粉丝三方大军为其应援。这对于后续节目组“吸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综上所述,《浪姐4》后续的看点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33位姐姐后续组团PK,各式各样的风格之间相互摩擦、融合最终呈现给观众最好的表演状态。毕竟拥有如此的优势与资源,相信《浪姐4》后续与其他同类型节目相比,在节目热度方面依旧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