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再登央视!G7易流冷链技术创造美好改变

    G7易流

      近日,G7易流登上央视《朝闻天下》,继数字货舱、安全管家之后,G7易流冷链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效率提升、食品安全等社会价值,再获央视点赞!

      “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通过物联网设施在驾驶室里就可清楚的观察到温度变化;借助一个手机APP,仓库负责人就可以随时监测到冷藏车的位置以及温度变化”,栏目中被采访的冷链运输企业五环顺通,就正在使用G7易流的冷链产品与服务。

      冷链物流趋稳向好  政策与技术双加持

      据央视报道,今年1—5月份,我国冷链物流总额为2.6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395亿元,同比增长3.6%。

      从G7易流公路货运数据上也可以看到,1—5月冷链行业数据呈平稳上升趋势,同比增长约10%( 除1月受春节影响外),预计6月将达到年度峰值。

      消费的复苏激发冷链市场的活力,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据统计,自疫情以来,政府推出了上百项政策,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监管平台。

      依托于近三十年的冷链数字化技术及丰富的客户实践经验,G7易流已将冷链数据采集能力全面覆盖仓、车、店、箱等场景,实现了冷链流通过程全链条数字化,以及端到端的温度透明与品控追溯。并基于成熟的智能监控平台搭建经验,已协助郑州、广东、四川、泰安等多地政府搭建冷链大数据监管平台。

      以郑州市冷链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为例。通过智慧监管平台可以「在线查看企业仓、车、店的实时温湿度数据」,改变了之前繁琐的线下抽检的工作模式。「分级预警机制」减少了非重点风险的关注度,强化了对重点风险的处置和干预力度,实现了针对风险事件排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提供了「线上执法的工具」,联动“郑政钉”可以进行远程线上执法,减少了一线执法人员需要到现场进行抽查、测温、复核等繁琐的重复性工作,极大提升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

      并且在郑州市政府的宣导下,各企业和监管人员积极响应,共同提升冷链物流安全管理能力,形成了「多方参与、多方共治的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升了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水平。

      冷链技术创新 带来美好改变

      G7易流深耕物流行业近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让物流行业更美好。在冷链物流领域,G7易流通过一个平台打通货主、物流公司及司机,实现「基地-农牧市场-仓库-门店-消费者」的全场景全链条的数据链接,不仅实现冷链运输降本增效,过程中的温度追踪、食品品控溯源也大幅提升了食品安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冷链运输不仅仅应用在国内城配与干线运输,还漂洋过海跨到了国外。

      以“娇气”的泰国榴莲运输为例,榴莲对运输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若运输过程中温控和运输时间稍有偏差,就会损伤榴莲品质;加上榴莲从泰国运输至国内市场,涉及到海运陆运跨境运输,运输链条非常长。

      过去的管理方式,是在过程中使用内存卡记录温度,到达目的地后将卡片插入才能查看温度信息,而且是用人工一个个排查异常,箱子数量多、工作量大且容易遗漏。这样的传统方式,常常导致果品损耗和运输成本增高。

      G7易流行业首创将多式联运和跨境运输打通,一个平台实现温控全场景全链条数据链接,让榴莲从泰国运输到国内,十余天的海陆运输状态实时可视。首先,针对榴莲做在途的温度监控,一个集装箱一个设备 ,温度异常时主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干预异常。其次,管理员可「根据不同的温度要求灵活设置不同的阈值」,且设置时间段推送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实现海陆运输全程温度数据的实时可视化,真正实现「从果园到餐桌」全程可视。

      冷链物流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而技术将生产端到消费端全链贯通,让冷链产品从产地到消费手中,所有环节的信息将被真实记录,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均可实时监管和追溯,让人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科技公司,G7易流也将坚持技术创新,以技术赋能行业与社会,不断创造价值,持续带来美好改变。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