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用“硬核技术”开启智慧钢构之门

      ●王珊珊

      王珊珊,现任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金结公司科创技术中心副主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她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一岗双责”。工作上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有很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并善于把握大局,思想敏锐。她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各项技能不断提升。

      深耕技术创新领域

      作为研究生毕业的王珊珊,笃定钻研钢结构行业科技前沿,深耕技术创新领域,基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大平台,取得多项科研成果。2021年撰写的2项实用新型专利《大型构件滚动滑移支架》《用于钢结构施工的临时支撑架》被国家专利局授权;2022年做的“钢结构桥梁装配式周转支架设计”技术创新,为公司消耗钢材库存147吨,同时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和第二届河北省建筑业“燕赵(建知)杯”高推广价值微创新大赛二等成果奖;2022年撰写的实用新型专利《用于张弦桁架结构滑移施工临时装配式胎架》被国家专利局授权。目前,王珊珊正在参与中国五矿课题“钢结构智能建造人机共融关键技术”中第五课题“基于钢结构制作关键工序的智慧制造数字化平台”的研究。在职期间她还代表公司多次参加各地建筑科技大会和网络课堂及学术研讨。

      开启施工模拟之门

      王珊珊是公司异型钢结构施工模拟第一人,她熟练使用Tekla Structures三维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 midas/Gen、midas/FEA、PKPM、3D3S,理正、品茗、MST等有限元计算软件,会利用Abquse、ANSYS等有限元软件进行节点和焊接方面分析。她负责的中国古动物博物馆项目施工方案计算,为公司节约技术服务费5万元;负责的滨州体育场项目钢结构施工方案中的施工阶段分析、临时支撑架验算、履带吊行走路面地基承载力及加固方案为公司节约技术服务费约30万元。同时,她还积极响应“双优化”政策,将原来的整体卸载方案优化为分批(6榀为一批)卸载,将68榀临时支撑架降低为6榀,节约临时措施费50万元,缩短工期25天。在北京丰台铁路站房项目施工中,王珊珊成功设计覆土垫层厚度,使履带式起重机安全站在楼板上吊装,并且对后板对接进行焊接模拟,优化焊接工艺,为后续焊接提供了理论支持。

      担起攻坚克难重任

      青岛绿城深蓝中心项目是青岛市一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中国三万里海域地标建筑,施工伊始,公司就极其重视。在青岛绿城深蓝中心4#楼悬挑桁架的施工方案中,王珊珊通过数值模拟与施工仿真验算提出了安装部分钢梁并浇筑部分混凝土平衡悬挑钢桁架的拉力和弯矩的施工方案,有效解决了现场场地小,施工条件复杂等技术难题,为施工现场降低临时措施200吨。在福建大东海精品钢铁技改项目1#2#高炉工程施工中,高炉悬挑平台位于标高70米处,悬挑梁做法不同寻常,王珊珊通过修改施工过程节点的做法,巧妙解决了安装难题。她还优化了天柱炼钢项目转炉安装支架、河钢乐钢项目管道支架、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施工支架等临时结构,做到降本增效,助力公司“双优化”政策的有效落实。她自学PKPM、3D3S结构设计软件,设计咸阳机场大跨度临时钢筋加工棚、异型钢结构数字化展厅,填补了公司结构设计空白,成为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

      打造设计优化团队

      王珊珊一直以来潜心钻研详图设计优化工作,初心如磐,充分挖掘项目盈利和创效空间,全面发挥专业技能,培养部门经营骨干通过理论计算,降低焊缝、螺栓等级、减少焊缝长度、减少螺栓数量。她带动设计研发中心全体员工利用与设计院的沟通渠道,及时整理技术资料,尤其涉及工程变化修改、图纸技术错误、不合理节点做法、设计院同意节点优化等方面,协同项目部找准设计切入点,寻找设计突破口,共同策划,优化二次经营方案,过程收集资料,为项目最终结算和索赔提供依据。她带领的团队成员中,石青平荣获公司2021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何长壮编写的实用新型专利《悬挑可调试H型钢腹板端部切割装置》被国家专利局授权,打造了设计优化精英团队。

      王珊珊用勇毅笃行的干劲、精准高超的技术、聪明智慧的头脑、朴实勤劳的双手和积极有效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二十二冶新时代杰出女青年的良好形象,描绘了一幅新时代的青春画卷,她将继续保持这份热忱,不忘初心,向着目标踏歌而行。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