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安全运行4380天的“数‘智’密码” 写在京沪高铁开通运行12周年

      十二载栉风沐雨,十二载品“智”护航。

      2023年6月30日,是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十二周年,十二年来,京沪高铁不断刷新着速度、创造着奇迹、打破着纪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中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之一,也是运输系统的支柱之一。

      十二年来,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管人以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坚守和努力,交出了安全运营4380天的喜人答卷,而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有值得大家深挖的“数‘智’密码”。

      专业管理,提质创效

      十二年来,在高铁维管探索、创新、引领之路上,京沪高铁维管公司发挥施工技术管理优势,迅速将施工技术能力转化为运行管理能力,完成原始记录和运行台帐的建立,实现了运行管理的无缝转化。探索出设备运营磨合期、运行整治期、系统稳定期“三期”维修规律。

      建立接触网关键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探索设备性能衰减趋势,研判设备使用寿命,为京沪高铁大修周期提供依据。综自系统更新迭代技术方案、基于信息中心的应急抢修辅助系统研发积极推进。

      率先在全路探索运、检、修分离,形成网电工区主责运行、检测中心主责监测检测、维管段和维修中心主责集中维修的运检修模式,多次在全路进行经验交流。率先完成接触网精测精修先导段试验,推进修程修制改革探索,为《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的颁布提供了科学基础。全面推进京沪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率先实现了“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350公里时速达速运行。

      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九防”防控机制,以人防为基础强化检查、预判、制止,以物防为重点保证改进、消除,以技防为核心掌握实时状态。在“九防”工作中,研发了绝缘子水冲洗枪、ABS防鸟罩、接触网电动巡检车,增设了避雷线,开展了外部环境实时监控,取得了良好效果。

      公司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战略,全面构建高铁供电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三型”人才管理机制,分层级建立人才库,实行强制分布、末位退出,打破了员工身份壁垒,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制定了大学生培养计划、导师带徒、技术比武、技能鉴定、日常练兵、季节性演练以及现场技能实训等体制机制,有力促进优秀年轻人才快速成长,提升专业人员技能,增加技能型人员储备。

      精准检测,匠心施修

      公司以缺陷管理为引领,消除系统隐患。树立“变化就是风险”、“缺陷就是故障”的设备安全管理理念,对检测缺陷分级、分类独立建档,分类建账、跟踪销号,以缺陷闭环管理实现运行安全稳定。成立接触网检测中心成立,利用供电设备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指导全线处理一级设备缺陷721处,二级设备缺陷13695处。

      十二年来,累计克服克服系统缺陷3000余处,更换不良器件90715个,消除设备隐患5785处,完成专项整治60余项,着手更换30余万根老化吊弦。

      率先实施高铁供电系统全专业集中修,总结出“三到”、“三定”和单元模块化检修法,兑现“三年修一遍,一修管三年”质量承诺;检修效率提升30%,修后设备质量100%合格。率先在运营高铁时速350公里区段实施接触线换线,实现“换线一步到位,精调一步到位,动检一次性通过”目标,完成《高铁接触线换线工法》。

      此外,强化外部环境监测及整治,协调各方力量砍伐沿线危树20余万棵,整治外部环境10万余处。砍伐危树20余万棵整治外部环境10余万处。

      十二年来,京沪高铁累计运行弓网架次达210余万次以上,在国内弓网架次最高的高铁上实现供电设备持续安全运营。根据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检测报告,京沪高铁接触网动态检测1C评价优良率长期保持在100%,接触网CDI动态性能平均评分为98.98,处于全路领先水平,持续保持高品质、高标准。

      数智攻坚,智慧运维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用科技手段解决维管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加快维管技术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就是为推进京沪高铁智慧运维注入“智”动力。多年来,公司研发了包括无人机巡检、接触网动态性能评估研究、吊弦震动疲劳寿命研究、变电所无人值守研究、电缆中间头监控研究、6C系统应用研究等12项智能技术装备,开启了京沪高铁供电维管“智能时代”。

      自主研发的AT供电故障测距精度校准系统,使故测平均误差由1046米缩减至200米以内,精准定位故障位置,有效指导了现场抢险,大幅缩短了故障影响时间,该成果先后获得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铁路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获国铁集团认可,并在全路推广。

      公司开发了适用于供电专业的移动智能巡检系统,通过对接触网支柱、电力变电设备信息编码建档,通过手持终端,运用NFC技术和芯片对话,实现供电设备的“身份”化,巡检工作信息化。

      公司在四个维管段分别建立了供电系统大数据信息中心,中心由一平台、6系统、多终端三层结构组成,充分发挥了“大脑”功能,对供电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现场维修数据及6C装置检测数据进行汇总收集,以“一杆一档”为支撑,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了供电设备监测、6C 数据分析、视频监控回溯、生产检修管理等功能一体化查询、浏览和综合分析,全方位提升了数据化管理水平。

      公司成功研制4C能分析系统——“星空”系统,并在京沪高铁全线使用,实现海量 4C 图片智能分析,缺陷检出率达到 95%以上,效率是人工的 20 倍,发现缺陷数量为人工的 10 倍以上,重大缺陷数达到人工的 3-8 倍,使夜幕下工作的检修人员,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天窗时间”进行精准的缺陷整治,做到了设备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目前。该系统完成全国铁路接触网巡检里程超过30条万公里,图片数量超过5000万张,零部件数量超过13亿个。该系统荣获IDC未来企业大奖——年度未来企业中国区卓越奖、亚太区卓越奖,被北京市总工会认定为2022年度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一等奖。

      平稳致远,品智护航。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持续以保证京沪高铁安全畅通为己任,加强现代化智能维管建设,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征程上,为京沪高铁持续安全平稳运行添彩助力,为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保驾护航。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