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莆田学院“莆阳青韵”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们来到莆田市仙游县园庄镇,开始了第一站“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将围绕红色文化开展寻访革命遗址、记录红色故事、开展七彩支教等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做乡村红色文化的时光“留声机”。
在枫林村,实践队员们见到了93岁的老游击队员郑元树。郑元树拿起“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如数家珍地向大学生们说起自己参加游击队的故事,并在本子上写下,“胡友李老师”五个字,他十分感恩自己的老师胡友李。当时,对外的身份是仙游慕陶中学语文教师的胡友李同志,见15岁的郑元树手脚勤快,于是介绍他加入游击队,就这样,郑元树白天上课晚上盯梢,完成秘密革命任务。
仙游园庄镇是一块富有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据普查,现有7处革命遗址分散各村,留下了许多闽中革命者的足迹。此次“莆阳青韵”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分组前往东坪村、枫林村,寻访革命老同志,并参观三台龙交通站旧址、义路战斗遗址等革命旧址。“我觉得今天的形程十分有意义,革命前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滚烫的初心,这也成为以后前行道路上的明灯。”实践队员黄舒婷说道。
“有谁知道一些革命小故事呀?能给我们大家讲讲吗”“老师,我知道刘胡兰的故事”“老师,我也知道……”课堂上,学生们高举双手,期待地看着老师。“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分享的革命故事的主人公,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他的名字叫郑元树……”在义路村中心小学的支教现场,“莆阳青韵”的实践队员、退伍军人林宇煌正在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身边的红色故事”。探寻红色足迹,记录红色故事;深学红色事迹,传播革命故事;感悟红色精神,投身乡村振兴。这就是“莆阳青韵”社会实践队们正在进行的“青力乡助·党建红”实践内容,村民们都称呼他们为红色“留声机”。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莆阳青韵”乡村振兴实践队将继续在园庄开展支教、调研、生态保护、直播教学等为期十天的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此次“莆阳青韵”乡村振兴实践队是莆田学院探索校地共建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发挥高校人才优势,组织师生上好“乡村大思政课”,深入乡村一线,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谢钦)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