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草原上的供热“长龙”完成长输部分管线敷设

    image.png

      7月31日,由中铁三局集团承建的世界第一长输供热管网工程——托克托电厂至呼和浩特市长输供热管网长输部分全部完成管线敷设任务,工程建设进入收尾攻坚阶段。

    image.png

      “呼和浩特”在蒙语中意为“青色的城”。2023年2月,中铁三局铁军将士们来到这里,来到这绿色青城,全力推进绿色供热管网的施工建设,让电力发电赋能城市建设。

    image.png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唐托克托电厂到呼和浩特市区长达104.7公里的距离上,蜿蜒着一条全球供热管径最大、敷设干线最长的长输供热管网——托克托电厂至呼和浩特市长输供热管网。管网敷设完成后管输能力可达4500万GJ/年,年供热能力达9100万㎡,每年预计节约113万吨燃煤。这将有力地促进呼市供热体制改革和有效管理,为呼市人民提供更加温暖舒适、安全平稳的供热保障,对内蒙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image.png

      2023年2月,托克托电厂至呼和浩特市长输供热管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重点工程,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领导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希望中铁三局将这个项目建成品牌项目、民生项目,成为内蒙古绿色发展战略中的亮点工程。

    image.png

      托克托电厂至呼和浩特市长输供热管网工程由大唐托克托电厂开始沿S103省道敷设至呼和浩特市班定营隔压换热站的长输供热管网、隔压换热站至呼伦贝尔南路的南线供热管网和隔压换热站至呼伦贝尔北路的西、北线供热管网组成,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最长的GB2、GC2供热长输管网,除管网外,还有2座中继泵站和1座隔压换热站,专业工程种类多、施工组织难度大,沿线环境复杂、泵站工程工序复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这些难题摆在项目部面前。“如果没有BIM技术,这样的工程要完成的话,工期无法想象。”项目经理李国忠说到。项目部以绿色工程、智慧工程建设为抓手,形成以指挥部为中轴、各工区协调配合的项目群管理模式,采用BIM+装配式施工技术,建立起集信息管理、工程调度、可视化沙盘模拟、监控监测体系、质量监测系统等为一体的热力管网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心以及动态评比制度。同时,在全线采用电预热补偿施工的方式,埋设灌注式发泡的预制直埋保温管和缠绕式预制直埋保温管,采用向下焊(SMAW+FCAW)和手工电弧焊(GTAW+SMAW)焊接工艺,对所有焊缝进行100%X射线无损检验,对所有保温接口进行全覆盖气密性检验,确保达到无补偿直埋和一次成优的效果。

    image.png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行业的革命性技术,对建筑行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从开工之初,项目部积极推广应用BIM技术演示安装过程,项目为每个管道编印条形码,安排生产和运输顺序。作业人员扫描条形码,就知道该应装部位和顺序,避免了安装失误。由于地下结构造型复杂,几名工人没有弄清楚敷设顺序和对接焊缝怎么控制,项目总工直接运用BIM模拟演示操作过程,三维立体可视化交底使工人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步骤和要领。谈到BIM运用时,项目总工刘达路兴奋地介绍了运用BIM技术解决工艺设备施工质量不高、易返工、效率低下等重大难题。这个节点处,管道叠加、交叉严重,施工难度大。以前,这种节点施工需要20个小时以上,并且每次至少返工两三次才能完成。项目部运用BIM技术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对下管位置进行优化排布,明确了安装顺序和焊接位置。优化后,完成一个节点施工需要10个小时,节约了一倍以上的成本,并且基本消除了返工现象。据介绍,项目部通过BIM应用,提前发现了30余处设计缺陷。高标准、严要求,使项目有了高起点。项目部推广运用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九大项、27个小项,涉及质量、安全、环保、成本等各个方面。

    image.png

      方案决定成本。开工后项目设计、施工方案、设备选型等三个方面的优化,节约了百余万元。其中,利用土方平衡方案解决了回填土和余土弃置问题,避免了回填土外购,节约造价约2000万元。项目部进一步明确降造方向和目标,新提出大黑河设计变更等20余项优化方案,再为项目降造约2000万元。

    image.png

      供热管网沿途下穿11条河道、2条铁路、2条高速公路、2条引黄供水管道及若干市政道路,上跨地铁明挖1处,其中高速公路、铁路、道路、引黄供水管道等顶管12处,沿线管沟、泵站等土方开挖、回填量大。李国忠说:“开工时最大的难题就是土方开挖、土方存放。当地有些工程因为这样的基坑,开工了两三年都没处理好,干不下去。”经过研究,项目部采用了多点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方法。“我们开了五六次专家会,邀请了集团公司和行业内知名专家先后前来指导。可以说,这个工艺集中了公司所有专家的共同智慧。”

      截至目前,该工程长输部分全部完成管线敷设任务,预计2023年9月30日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