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重大进展!槟榔活性成分鉴定与药理潜力科研再上新台阶

      在中国湖南、海南等地,槟榔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众多当地农民的收入来源。虽然槟榔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比如生物碱、多酚和多糖,目前对槟榔活性成分和药理活性缺乏系统研究和挖掘。最近,中国热科院椰子所的专家在槟榔的活性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他们选择槟榔花、槟榔壳和槟榔籽作为研究对象,系统鉴定了其中的黄酮类物质,并对其中重要物质进行了定量,比较了它们的不同药理活性。这项研究提供了槟榔药用方面的重要数据支撑,为槟榔药用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据悉,黄酮类物质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存在于植物中,包括葡萄柚皮、蓝莓、桉树、黑豆等多种食材中。这类物质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还有降血糖、抗过敏等功效。借助现代科技研究发现,槟榔中富含72种黄酮类物质,包括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素和夏佛塔苷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在槟榔中首次被鉴定出来。而且,三个提取物中黄酮组成有明显差异,槟榔籽提取物中儿茶素、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和L-表儿茶素含量较高,槟榔花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和香叶木素含量较高,而槟榔壳提取物中香叶木素和夏佛塔苷含量较高。

      最新研究发现,槟榔各部位的生物活性不尽相同。据分析,槟榔籽提取物中的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效果最佳,明显超过了阿卡波糖(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阿卡波糖的1/2.33和1/2290)。此外,槟榔籽提取物还表现出较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能力。总的来说,相较于槟榔花和壳,槟榔籽含有更多活性黄酮类物质,并且有着更显著的降血糖和降血压潜力,或许可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提供新药物方向。

      槟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与药用植物,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总之,此项研究为槟榔药用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持,有望在未来帮助人们寻找更加天然、有效的治疗方法,更为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