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四地,从神池到黄骅港,朔黄的每一段线路都是他们的阵地;
施工任务、调车作业、机车检修,身兼数职的“特种兵”是大家给他们起的名字;
一推一挂一控速,一牵一引一确认,内燃机车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
他们,就是机务内燃调车司机。
康煜:标准执行严守于身,调车安全铭记于心
“6道挂10辆。”
“推进好,限速30Km/h。”
“调车信号白灯。”
……
每天早上,康煜都会从汽笛声里开始一天的工作,检查机车走行、机械间等设备后,再进行机车的机能试验、仪表状态确认,有时还需要做好机车清洁,这样的工作流程,康煜已经重复了10年。朔黄铁路机辆分公司首个一等内燃调车司机、安全行车逾1100趟、公司“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先进个人,这些都是岁月挂在康煜胸前沉甸甸的荣誉,而标准化,就是康煜这么多年来工作最大的秘诀。
“调车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是各项工作当中最为繁琐,也是最需要全神贯注的,道岔、信号、脱轨器、停留车位置、控速这些要点,都必须严格做到四盯一控,决不允许出现一丝马虎。”
作为一名内燃机车司机长,康煜在作业时严格执行“彻底瞭望、确认信号、手比眼看、准确呼唤”的十六字令,保证每一趟调车作业的安全,他充分利用好每一趟出乘任务,向司机学习操纵技术,不断研究线路坡度方面的问题,把它当做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不断进行模拟,培养操纵技术,研究速度这样跑行不行,闸那样撂行不行,今天的任务这样干行不行,不断积累自己的行车经验。
在机辆公司,提到康煜,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作业操纵指导书》,小小的一本册子,详细的记录了各股道的操纵和线路情况。他带头重点研究试验列车调车技术,不断进行预控、预想、预防,积累自己的调车经验,同时利用日常休息和工作时间,对列车制动时机、制动距离等亲自验证,汗水经常伴着油污浸湿了他的衣衫,脸上、身上的油渍也从未消失过,即使这样,到了晚上他依旧挑灯夜读,将一分钟分成两分钟去使,研究记录各站场重点事项,最终编撰完成了作业操纵指导书,不仅有效帮助了黄骅港调车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的推进,更使得初到黄骅港进行作业的乘务员能迅速投入港口调车工作。
关可俊:严抓实防排除隐患,全力保障行车安全
7月27日,朔黄气象发出预报:受强台风“杜苏芮”影响,朔黄铁路沿线将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部分区段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同时伴有大风天气。收到这个消息后,关可俊立即动身,对停留机车车辆防溜状态一一进行检查,并要求对机车砂量、撒砂状态、雨刷装置进行覆盖普查,确保砂量充足、设备作用良好,全方位避免台风天气下内燃机车的安全状态。
7月28日至29日,台风影响覆盖到朔黄的大部分线路,为了保证内燃机车的安全运行,从线上添乘、现场盯控到指挥室巡视各属地天气及作业状态,处处可见关可俊忙碌的身影。
7月30日,朔黄线上受台风影响的区段逐渐减少、降雨量大幅降低,关可俊却依然在不停的忙碌,对他来说,做好雨后的添乘工作,查看线路状况,叮嘱雨后行车注意事项,全方位排除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是这场“台风抗击战”的关键环节。
风雨暂歇,但人的脚步却没有停止。作为一名安全工程师,关可俊又继续投入到了内燃机车生产一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着力于构建内燃机车运用与管理工作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中,从提高人防意识、增加物防设施、完善科防系统,对调车作业、基础设施隐患、制度等方面辨识危险源。最终成功的在17台内燃机车上建立了机车乘务员安全风险告知卡和机车安全风险分布图,积极做到了完善各项制度合理制定、各种措施高效落实、各种风险提前预防的目标。
“对我而言,落实好制度、排查清隐患、预防住风险,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心的安全工作会上,关可俊这样分享道,而在同事们的眼中,关可俊也是这样做的。
关可俊多次深入现场实地考察,与各级管理人员积极配合,为了解决道口防护问题,合理的采取增设闸门、设置限高架、加装安全护栏;在各属地关键地点加装7套视频监控设备,有效在调车机车防路外、调车对标等关键地点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的目的,完善了安全防护的“大网”;开展“调车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探讨将“机务六防”、机辆分公司调车作业安全管控措施、越出站界调车安全措施等内容进行标准化规范,更好地让员工体验到调车的各项作业流程:强化冬季、汛期等关键节点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前预想、全面传达、严格把关……他是那个不是在岗位上奋笔疾书,就是在风里雨里检查调车作业的风险点的人,在夏日流下的汗水、冬季冻红的脸颊是他的形象,湿透的衣衫、通红的双眼、晒黑的面容都是他的奖状。隐患排查、安全管理,这是关可俊的四时八节,更是他的年复一年。
肖磊:实时指挥攻坚克难,科技赋能安全生产
在机辆公司机务内燃管理中心,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实时视频指挥室。利用实时在线盯控指挥系统,远程指挥、监管各属地内燃机车安全专项作业,是当之无愧的“内燃机车的天眼”。而在实时视频指挥室里,不管酷暑寒冬、白昼深夜,总能看到这样一个人,时而紧盯作业视频、时而眉头紧蹙接打电话,他就是肖磊。
由于内燃机车作业具有“点多、线长”、作业模式转换频繁、人员经常调动、变换属地等特点,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和作业不标准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2021年,由肖磊主导,各级人员协同,机辆公司建设成立了实时视频指挥室,利用视频科技设备,实现对作业机班的远程管理、对陌生地段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制定防范措施等工作,达到对机车现场随时掌握、随时盯控、随时提醒的效果,避免了陌生地段作业的超速、调车作业违章等问题的发生,并且有效杜绝了人员因精神不振导致的调车问题的发生,成功解决了内燃机车作业地点多,分布广不易管理的缺陷。
肖磊发挥实时视频指挥室优势,不断推进提升实时监管标准,加大分析力度,2023年上半年,实时视频指挥室视频分析就达到了1789次,而实时视频分析更是达到了322次,为不断完善乘务员的操纵流程和标准化作业,杜绝不良因素的出现提供了坚实保障,实现了调车作业安全零问题,违章操纵保持零出现。
在肖磊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时视频指挥室的设备仍在不断完善中。目前,他们正将实时在线盯控指挥系统的各项作用进行延伸,不再局限于只是单单地保障调车运输安全,更从全方位、无死角的对现场施工情况、安全文明等情况进行盯控监管,做到发现一例解决一例,及时将相应措施落实到位,消灭事故隐患,为安全管理实现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前期基础,用科技力量推进内燃机车运用管理制度化、数据化、流程化的建设。
他们的名字是康煜、关可俊、肖磊,也是孙凯、常学佳、孙海涛、牛孟语,更是机务内燃调车司机,他们始终以机务人的准则要求自己,做好施工、调车、检修每一项工作,用“特种兵”的精神鞭策自己,驾驶着内燃机车在国家能源供应的动脉上不断前进,未来,他们必将会以高标准的姿态进行铁路运输,补短板,促提升,打造一支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一流队伍,持之以恒,必有硕果。( 金树鑫 张璐洁 徐鹏飞)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