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多元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社区乡村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治理的大局,用党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以良性互动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崇德向善、秩序良好的生动局面。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让社会资源“聚”起来。 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善于自我改革、自我超越,大力发展合作治理、共同治理机制,积极探索自主治理机制,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首先,在党政领导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制度安排,优化跨部门议事协调机制,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其次,在政府与乡村关系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制度安排,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民主化、协同化水平。

      运用“法治自治德治”,让治理体系“顺”起来。 作为乡村治理体系的三要素,自治、法治、德治相互关联、相互交融。自治是法治与德治的基础,也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法治是自治与德治的保障,是依法治国背景下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德治是自治与法治的引导和补充,能够为乡村治理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践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聚焦“民心民生民事”,让人民福祉“增”起来。 民生二字大于天,而如何惠及民生是一项重大工程。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要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就业促进、医疗水平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等民生工程,通过把民生工程打造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帮助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使基层社会治理更有力度和温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杨硕)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