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人工智能+教育” 木愚科技AIGC满足教育新要求

      3月17日-18日,由大湾区人工智能数字产业联盟举办的“人工智能+教育”专委会成立仪式暨未来教育研讨会”顺利召开,此次会议作为“2024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旨在全面落实党和国家人工智能引领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协同体人工智能+教育专委会成立

      本次活动邀请了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高校、政府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管理者、企业家等,在深圳研究探讨、交流、沟通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条件下“AI+教育”发展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并为下一阶段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应用提供方案和思路。会议上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协同体联合上市公司方直科技等联合成立人工智能+教育专委会。

      “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这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教育任务之一。同时,“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各行各业均有新的发展空间。

      那么,数字教育应该怎么做?此前,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到,“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

      作为首批进入教育科技领域的企业,方直科技全资子公司木愚科技自2018年成立以来便由方直科技核心团队和人工智能博士后团队组成,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公司围绕新时代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基于虚拟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了“数智”教师、数字教学场景、数字教学内容等服务数字世界建设的完整体系。

      木愚科技技术总监陈凯现场分享

      木愚科技需要持续倾听用户需求,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满足教育教学场景的新要求。基于虚拟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数智”人、数字内容和数字场景。

      以新技术重塑教学终端,创新一直是木愚研发的关键词。

      方直科技荣获2024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大会“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奖”

      在木愚看来,大模型之于教育,深层次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因此,搭载了木愚教学大模型的AI技术更新了教育各单元元素,智能耦合教学资源,数字场景与虚拟师生。

      从现实世界到虚拟融合的扩展世界实现新场域的构建,教学主题由多元主体共同构成教育、文化活动中的复杂关系,增加蕴含创造性知识的教育资源,形成资源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重塑情景化、个性化、游戏化的学习体验,并构建多维、真实、科学、全面的学习结果评级。

      大会现场圆桌论坛

      方直科技副总裁卢庆华先生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GC产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木愚科技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共同打造符合AIGC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方直科技副总裁、木愚科技总经理卢庆华发表讲话

      基于此,木愚AI数字教师建设可保证内容快速更新,激活已有资产提升数字化内容制作效率、时效性保障内容正确及隐私安全。除此之外,木愚AI数字教师更专注于服务AIGC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教材开发、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智能化新媒体创作等为主要合作方向,并以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新闻传播为专业融合衔接。

      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人工智能将会给教育的理念、内容、场景、方法、评价等带来剧烈变化甚至是颠覆式变革。以木愚AI新教育模型出发,从教的角度看,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将向“师/生/机”的深度交互转化,向培养能力和创新素养转变;从学的角度看,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学习将得以实现。

      在大会签约环节,大湾区人工智能数字产业联盟与深圳市方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共建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签约。本次大会的圆满召开,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此次人工智能创新大会上,可以看到方直科技作为教育科技行业的头部选手,其不断升级的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正被区域、学校、教师常态化应用,数字化教育在逐步展开。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