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辽阔新疆,一场以星空为纽带、以科技为桥梁的科普盛典,成功跨越了天山南北的地理阻隔。7月11日,由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统筹,其麾下驻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星耕者”科普宣讲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的“军垦新程”服务团以及喀什市的“辰耘者”科普宣讲团联合策划的“天文科普边疆行”活动盛大启幕。通过“线上课堂+异地观测直播”的创新融合模式,活动吸引了三地500余名中小学生、家长及村民深度参与,让科学的星光洒遍天山南北。
知识星河漫卷千里边疆
当日上午,一场横跨塔里木盆地南北的线上科普公开课率先点亮云端。来自三支团队的宣讲骨干——王思达、谯雲天、何牡丹——联袂开讲。他们将深奥的天体物理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故事:从星座传说到引力波探测,从望远镜发展史到月球地貌成因。喀什市亚尔贝西村的活动室里,50余名维吾尔族学生在“辰耘者”团队组织下紧盯屏幕。当何牡丹演示如何用手机软件识别夏季大三角时,孩子们兴奋地举起手机对着窗外天空比划。
图为喀什市分会场。马瑞 供图
石河子市实践地的哈萨克族学生阿依波力分享了草原观星趣事:“爷爷说北斗七星是拴马桩,指引牧人回家。”屏幕另一端,喀什学生艾则孜立即回应:“我们这儿叫‘七兄弟星’,传说他们在守护沙漠旅人。”南北疆学子隔着屏幕击掌大笑,民族文化的星辰在云端交相辉映。
实时共享宇宙视觉震撼
当晚21时,可克达拉市第六十二团中学学校操场变身露天天文馆。“星耕者”团队成员正紧张调试设备,折射望远镜银色的镜筒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图为实践队员在调试天文望远镜。杨斌 供图
当土星带着标志性光环出现在电子目镜中,现场爆发出阵阵惊呼。9岁的高俊博垫着脚凑近目镜,突然激动地拽住父亲衣角:“爸爸快看!土星像戴着草帽!”这一幕通过高清直播实时传往石河子与喀什。当月球环形山的阴影纹理清晰呈现时,初中生王磊恍然大悟:“原来科幻片里的陨石坑是真的!”
图为石河子市分会场。谯雲天 供图
科学种子深植心灵沃土
“我看到土星环了!”喀什会场,12岁的迪丽努尔指着平板电脑上的星图雀跃不已。她的母亲阿依努尔向实践队员用维吾尔语说道:“感谢塔大的同学们!石河子分会场,五年级学生陈宇航在观测手册上认真标注:“土星环缝叫卡西尼缝,宽4800公里——比塔克拉玛干沙漠还宽!”
家长感慨见证教育深意
“这比我讲一百遍课本更深刻!”石河子家长张建军看着儿子绘制的星图感慨,“孩子回家就查资料说要当行星地质学家。”喀什农民玉素甫·艾麦提带着三个孩子挤在手机前,他通过语音留言:“我放羊三十多年,第一次知道北斗星勺柄指向藏着季节秘密。”
专业设备铸就科学基石
此次震撼的星空体验,源于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物理系提供的专业级设备支持。物理系主任柴学平说到:“我们特别配备了1台折射望远镜,其分辨率足以辨识月面的环形山。”专业级太阳滤光镜则让参与者安全观测到日珥跃动的奇观。正是这些“科学重器”,使38万公里外的月海、14亿公里远的土星环变得触手可及。
天文望远镜所拍摄到的月球。祁将云 供图
边疆科普共同体雏形初现
这场跨越1600公里的科普实践,已超越普通活动范畴。正如“星耕者”团队指导老师张兰所言:“在塔大物理系技术赋能下,活动不仅突破地域壁垒,更激活了基层科普的内生动力,为构建‘高校引领-团队协同-群众参与’的边疆科普共同体提供了鲜活范式。”
图为实践成员与师生家长合照。杨斌 供图
星河不熄,科普燎原
这场由塔大学子用智慧与热情点燃的科普星火,正以燎原之势照亮边疆。当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田生根,当民族交流在星空下深化,这条贯穿天山的科普桥梁,终将成为联通边疆与宇宙、传统与现代的永恒通途。(通讯员 杨斌 谯雲天 马瑞)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