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运行呈现“总量扩张、结构升级、效益承压”的特征。在暑期与“双节”的拉动下,食品冷链物流业务需求量增速较二季度加快,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运价与冷库租金低位运行,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一、行业运行情况概述
1.宏观冷链:需求增长,效益承压
在政策指引与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运行稳中有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食品冷链物流业务总需求量为3.093亿吨,同比增长4.4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14个百分点。受暑期消费季和中秋、国庆“双节”备货期带动,果蔬、肉类等食品交易量有所增长,生鲜电商业务量稳步提升,水果进口、蔬菜水产品出口等农产品跨境贸易增长迅速,带动了冷链物流需求的提升。前三季度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企业总收入为4249.1亿元,同比增长3.85%,增速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市场呈现运价低运行、库租缓下跌的特征,二季度以来,市场运量及冷库满租率同比小幅提升,但多数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呈现“增量不增利”特征。
2.冷库:投资略缩,持续扩容
在冷库去存量化严峻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的形势下,冷库投资略有收缩。据中物联冷链委和链库平台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冷库项目资金投入为358.80亿元,同比下降1.72%,其中第三季度冷库项目资金投入为125.74亿元。同时,在各级政府规划引导与市场需求带动的双重作用下,冷库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三季度,冷库总容量为2.63亿立方米(以销区为主的公共型食品冷库),同比增长7.35%,第三季度新增容量为253.59万立方米。
受新增冷库持续投放与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冷库市场整体呈现供给过剩格局,部分区域库存压力依然显著。据链库平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冷库求租量为2294.10万立方米,出租量为3533.94万立方米。多数城市冷库空置率持续小幅下降,租金价格呈现窄幅震荡态势。
3.冷藏车:新能源带动,销量稳步提升
受政策补贴赋能与多地路权对开放的推动,叠加冷链城配需求旺盛带动,新能源冷藏车销量持续增长,带动冷藏车销量稳步提升。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冷藏车销量为57551辆,同比增长39.08%,其中新能源冷藏车销量为23308辆,同比增长151.79%,新能源渗透率为40.5%,同比增长18.13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三季度,冷藏车保有量为56.35万辆,同比增长19.05%。
二、行业及企业具体情况
1.“6+1”品类
据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测算,2025年前三季度食材流通规模4.57万亿,同比增长2.4%,食材消费规模6.97万亿,同比增长2.1%。
(1)蔬菜
第三季度,市场蔬菜交易量稳中有降,受双节备货带动,9月下旬交易量出现阶段性上升。进出口方面,蔬菜出口增长较快,1-9月我国蔬菜及食用菌累计出口数量为921万吨,同比增长7.1%。
(2)水果
第三季度,市场水果交易量持续增长,整体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交易量较去年同期提升8%左右,其中石榴、葡萄、秋月梨、榴莲等多种水果成为节前市场的热销品类。进出口方面,水果进口增长迅速,1-9月我国干鲜瓜果及坚果累计进口数量为716.6万吨,同比增长15.1%。
(3)肉类
第三季度,受双节备货及学校开学备货影响,肉类消费市场总体需求转强。其中,冻品交易量下滑,鲜品牛羊肉交易量有所上涨。进出口方面,肉类出口增长迅速。1-9月我国肉类(包括杂碎)累计出口数量为65万吨,同比增长46%。
(4)水产品
第三季度,冻品交易量延续前两季度的下滑态势,双节备货起量不明显,鲜活水产品购销两旺。进出口方面,延续“进口平稳、出口强劲”的态势,1-9月我国水产品累计出口数量为323万吨,同比增长10.4%,累计进口数量为351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深加工水产品和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成出口增长新引擎,中东、“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增长显著。
(5)我国农产品贸易开放深化,“朋友圈”供给更多元
①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口值中,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占到69.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1个百分点;
②前三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的农产品同比增长15.3%,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19.1%,东盟是我国农产品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其中,通过中老铁路这条“黄金大通道”进入中国市场的水果增长了37.8%,国内消费者品尝到的“热带风味”更快也更新鲜;东盟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的柑橘、莴笋等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③在我国积极推进“上合朋友圈”农产品准入的带动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其他成员国进口农产品743亿元,同比增长6.1%。
节日消费、生鲜电商与农产品跨境贸易的有力带动,刺激了市场对于跨境冷链物流需求的持续增长,为冷链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其向更高效、更高质量、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餐饮行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5877亿元,累计增速4.5%。全国餐饮收入为40989亿元,同比增长3.3%,较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餐饮对社零总额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渐减弱。截至2025年8月,全国餐饮门店数量超760万家,较2024年同期下降1.9%。现制饮品门店数同比增5.7%,小吃快餐、烘焙甜品、烧烤、火锅、西餐等品类门店数下滑。
部分冷链物流企业的战略仍围绕餐茶饮业务布局,面对消费疲软,餐饮市场波动需求的趋势,冷链企业正通过降本增效、迭代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稳定存量客户,拓展新客源。
3.零售行业
2025年1-9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其中食品类作为必选消费表现相对稳定,粮油食品类零售同比增长10.4%。1-9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5%,其中吃类商品增速达15.1%,明显高于其他品类。第三季度,生鲜电商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果蔬类产品增长最快,西瓜、鲜食葡萄、软籽石榴等品类增长较快。
食品消费(线上+线下)的稳定增长带动了冷链物流需求扩容,推动冷链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促使行业向精细化服务升级,同时向县域等下沉市场延伸网络。
4.冷链企业
(1)第三季度,市场运量同比增长约5%,运价同比下降约3%;多地冷库满租率同比小幅提升,冷库租金同比持平或小幅下降。市场整体呈现运价低运行、库租缓下跌的特征。
(2)在价格竞争加剧与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下,多数企业面临一定的营收与利润压力,其通过降本增效、迭代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稳定存量客户,拓展新客源。
(3)冷链需求方企业降低成本要求较高,大型企业通过提升效率(如资源协同、精益管理)和管控浪费(如应用循环箱)等方式进行运营优化。
(4)冷库和园区新增供给增速下降,多数客户首选冷库一房东,二房东基本退出市场。
(5)制冷压缩机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是在食品加工项目。本土设备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整合,在中低端市场逐步扩大份额,但高端产品仍存在进口依赖。在“双碳”与能效升级推动下,客户更偏好节能型螺杆制冷压缩机,节能已成为选型核心指标并逐步主导市场。
三、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对节日经济引发的潮汐式需求应对不足
受双节叠加效应影响,生鲜、预制菜、乳制品等节日商品备货高峰提前至9月中下旬,部分企业因库存预测模型落后等原因,导致海鲜、预制菜等品类库存积压,偏远地区却出现断货现象。节日备货潮对冷链物流企业构成前导性压力测试,暴露了行业基础设施区域分化、技术应用不均衡及成本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2)冷库安全存在隐患
二、三季度,浙江衢州常山县食品厂和江苏连云港农批市场冷库等地发生火灾,暴露了当前冷库在建设、运营方面存在一定安全问题。在建设环节,部分地区对手续不合规的冷库建设项目监管不到位,城乡结合部的冷库项目缺少消防备案、环评报告等手续;在运营环节,部分冷库存在电气设备老化、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和未及时检修等问题,导致冷库安全运行存在风险。
(3)低利润困境凸显
当前冷链物流行业低价内卷呈白热化态势,企业为争夺订单陷入低价竞争,头部企业通过降价抢占份额,中小微企业被迫跟进,导致行业整体运价、仓租持续低位运行。同时,在人力、能源、仓储等运营成本刚性上涨双重挤压下,行业整体毛利率有所下滑,多数企业利润空间收窄至临界点,生存压力与经营挑战日益严峻。
四、行业发展建议
(1)加强供应链韧性发展
一方面,鼓励企业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销售预测-库存管理-路径优化”一体化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与市场趋势,精准预测节日需求,动态调整库存分布与运输路线,减少区域性断货与积压。另一方面,支持区域性冷链物流平台整合社会闲置冷库与运输资源,在旺季通过“云仓+弹性运力”模式实现资源高效调配,降低企业因自建设施带来的固定成本压力。
(2)完善冷库安全标准与监管机制
推动《冷库设计规范》《冷库安全规程》等标准的实施,重点加强对城乡结合部、老旧设施的消防、环评手续核查,对不合规项目建立整改与退出机制;鼓励冷库普及物联网温感报警、电气火灾监控、自动喷淋系统,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建立冷库安全信用档案,将安全评级与政策补贴、保险费用挂钩。
(3)突破低价低利困局
加强对冷链物流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严厉打击恶意降价等扰乱市场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从“仓储+运输”基础服务向“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支持头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区域性中小运营商,优化网络布局;对使用新能源冷藏车、光伏冷库等绿色技术的企业给予运营补贴与路权优先,通过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五、第四季度趋势预测
第四季度,在双节、线上大促(如“双11”)及年货备货的带动下,将拉动相关食品对冷链物流需求。此外,柑橘橙、苹果、梨等节令果品将成为主导,果蔬、水产等农产品跨境贸易预计保持增长态势。但是,面对需求的不断波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预计运价保持低位运行,冷库租金缓慢下降,竞争焦点逐渐向品牌、产品创新和供应链速度转移。
在冷库去存量化严峻的形势下,冷库建设投资将逐步趋于理性,冷库容量增速放缓;在各地政策的持续补贴支持以及路权开放的驱动下,叠加新能源冷藏车在运营成本上的优势,四季度的新能源冷藏车销量预计将持续增长,新能源冷藏车渗透率预计提升至四成左右。(张扬)
(新媒体责编:zhangyang112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