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从赛场到生活:指朴臻选100店正式成为第15届全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让体育精神触手可及!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在广州开幕,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作为中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见证者,本届全运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文化与精神的共振场。届时,运动健儿百花齐放,赛事热点全民热议,必将掀起一场全社会运动风潮!

    在这场汇聚全国目光的体育盛会中,中国轻美甲开创品牌——指朴FINGERBOOK脱颖而出,精选全国100店,正式成为第十五届全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同步发售本届全运会官方特许穿戴甲。这是中国美甲行业首次获得这项殊荣,标志着“指尖美学×体育精神”的跨界融合迈出全新步伐。

    当美甲闪耀在运动健儿的指尖,我们正迎来力与美的新时代!

    当全运会打破“体育=硬核竞技”的固有认知,将颇受新时代年轻群体喜爱的穿戴甲,纳入特许商品,背后是一场深刻的理念革新:顶级赛事不仅要追求竞技的高度,更要守护个体的温度。体育精神也不再只关乎速度与力量,更藏着“力与美共生”的温度与诗意。

    回溯国际赛场,从巴黎奥运会理查德森带着超长彩色重工美甲奔跑,到贾一凡夺冠后骄傲展示手绘美甲,再到杭州亚运村崔晓桐定制“四人划桨+国旗”主题美甲——这些指尖的设计,早已超越了“装饰” 的意义:它是运动员赛前“自我打气”的仪式,是赛后“犒赏拼搏”的勋章,更是将爱国情怀、团队精神融入细节的表达。

    而作为中国顶级赛事,第十五届全运会深度洞察并紧跟趋势,正是对“运动员作为完整个体”的认可:她们既能在赛场上拼尽全力,也能通过美甲、化妆等方式,充分释放个性与热爱。

    对亿万观众而言,这一突破更具深远意义:当国家赛事开始接纳“指尖美学”,当特许商品从传统徽章、服饰拓展到穿戴美甲,意味着 “体育精神” 正从赛场走向日常。体育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竞技狂欢”,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能表达的生活态度——正如运动员用美甲诉说热爱,普通人也能通过指尖的色彩,传递对生活的热忱。

    指尖美学遇见体育之光,源于七年磨一剑的行业坚守

    作为轻美甲开创者,专研穿戴甲7年,指朴相信,“穿戴美甲是自我表达的媒介”。当体育之光遇见指尖之美,当竞技拼搏与生活美学相遇,体育精神便有了新的表达方式——可被佩戴、被传递、被感知。

    这也是穿戴甲这个已在年轻群体中广泛流行的时尚单品,首次进入大众视野中。这一创新尝试,不仅展现了体育的力量之美,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女性的自信姿态。正如网友评论:“体育精神不仅在赛场上闪光,更应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指朴以科技创新与文化温度,让体育精神延伸至每一位普通人的日常之中。

    为此,指朴精选全国100店,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同时设立“美力全开服务站”,为运动员、志愿者以及广大公众,提供健康美甲体验,用最柔软的方式致敬最强大的意志。

    作为唯一获得全运会特许商品身份的美业品牌,指朴此次突破的背后是七年沉淀的厚积薄发。2019年成立,指朴轻美甲始终坚守品质路线,开创性提出“15分钟做美甲 2分钟卸甲”,为新时代女性提供更健康、更便捷、更时尚的穿戴美甲体验;从款式开发到原材料更迭,从会员运营到品牌影响力的夯实,指朴稳扎稳打,逐步在这一蓝海市场中扎稳脚跟。正是在穿戴美甲领域的深耕和坚守,使得指朴穿戴甲能够获得更多运动健儿的喜欢,也成为更多女性健康便捷美甲的首选。

    把体育精神戴在手上,让生活处处皆高光

    当全运会的特许穿戴甲戴在运动员指尖,也戴在都市女性的指尖,一个 “力与美共生” 的新时代已然到来。

    在这个时代里,“美” 不再是单一的标准:它可以是赛场上肌肉线条的力量美,也可以是指尖美甲的精致美;可以是职场上专业干练的气场美,也可以是生活中松弛自在的烟火美。“力”也不再仅仅是激烈的竞技:它是运动员突破极限的勇气,是女性平衡多重角色的坚韧,更是每个人 “为热爱全力以赴” 的决心。

    而指朴穿戴甲,正是这个时代的 “小小见证者”—— 它见证赛场上的荣耀时刻,也见证日常生活里的“小高光”;它记录运动员的热血与坚持,也记录女性的自信与悦己。

    从东京奥运的“指甲越粉,拿枪越稳”,到如今全运会的 “特许穿戴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美甲在赛场上的破圈,更是体育精神的扩容、女性力量的绽放。

    未来,指朴仍将以穿戴甲为载体,连接生活、文化与美学,让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相信:无论在赛场还是日常,无论你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你的“力”与“美”都值得被看见!

    从赛场到生活,从竞技到美学,指朴让体育精神“可穿戴、可体验、可传递”。这是一次国家赛事的创新表达,也是一家中国品牌的时代答卷。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