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长沙市雨花区举办首届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11月23日,“十里圭塘创梦聚场”长沙市雨花区首届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在圭塘河畔正式启动。

     
    \

    图为长沙市雨花区首届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幕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大学生及海内外优秀创业者、商业与科创团队发出盛情邀约,诚邀青年才俊齐聚雨花创新创业,实现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

     

    出台“雨露计划” 搭建创业平台

     

    活动现场,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磊推介了雨花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雨露计划”,重点围绕载体建设、平台服务、初创扶持、融资保障、成果转化等方面,让创业有支撑、起步更轻松、成长加速度,全力赋能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为让青年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雨花区倾力打造了“十里圭塘”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英维创新大厦、红星农谷科创基地等8个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围绕项目“孵化—加速—产业化”全生命周期,构建起要素齐全、功能互补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梦想铺实“成长路”。

     

    启幕仪式上,隐山庄园创始人杨涛等5位不同领域的青年创新创业代表分享了在雨花的创业故事,邀请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来雨花。

     

    圭塘河畔将“长”出十个“创业盒子”

     

    秉持“把最好的地块留给青年人才”的理念,雨花区依托圭塘河生态治理成果,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沿河打造10个特色鲜明的“圭塘盒子”,聚焦文创艺术、自然美育、创意轻食、主题零售等多元业态,为此次大赛的参赛项目提供优质落地空间。

     

    目前,雨花区正与中建五局携手打造“十里圭塘”滨水休闲文旅项目,将圭塘河沿岸从生态廊道升级为“创新+生活+梦想”的青年发展高地,打造长沙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标志性载体,让青年人在诗意环境中创业生活。

     

    据了解,赛事为期3个月,将设立商业组与科创组两个赛道。其中,商业组聚焦10个“圭塘盒子”商业运营方案比拼选拔,聚焦商业运营与青年创业,根据方案评出一、二、三等奖,10个获奖团队根据分数顺序选择可入驻的“圭塘盒子”,并享受创业补助金、租金优惠、天使基金计划扶持等一揽子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减轻创业初期的经营压力。

     

    科创组主要招募科创类小微企业和初创团队,重点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深度契合雨花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竞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30个,获奖企业(团队)将有机会获得奖金奖励、项目扶持资金、入驻区孵化载体租金支持等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团队,还将得到雨花区“雨润”基金和青创基金资金扶持,最高可获500万元投资。

     

    着眼未来发展 做实服务保障

     

    青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不竭动力。雨花区是长沙的经济大区、产业强区、开放门户,也是创新之城、幸福之城,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引育、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雨花区积极构建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体系。

     

    区内建有湖南首个专门设置在交通枢纽长沙火车南站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待站,组建专业“青年人才创业服务团”,为企业注册、社保办理等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构建青年人才“董事荟”携手资深“导师团”的“多对一”创业指导体系,汇聚企业家与行业专家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实战辅导与资源对接;成立“青年人才学院”与“人才创新研究院”,集聚企业、高校、行业机构精英,聚焦初创企业发展、产业技术突破、人才招引等,开展创业定制培训,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科学建议和实践指导。

     

    同时,雨花区厚植创新创业沃土,磁吸效应日益彰显。截至目前,已经拥有239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创平台,并由中国电建中南院、中国能建湖南院、普斯赛特、中南智能等龙头企业引领,形成千名研发人才集群,构筑起强大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基础;打造“十里圭塘青年人才街区”“爱民里青年人才社区”等集居住、社交、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组织开展城市体验(CityWalk)活动,让青年人才沉浸式感受雨花的创业活力、发展脉动与宜居魅力。今年7月,出台了助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十大行动,不到4个月的时间,又再次发布“雨露计划”,政策礼包从1.0升级到2.0,全方位保障青年人才扎根雨花、乐享生活、成就事业。

     

    雨花区委书记黄军其表示,雨花区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深入推进“雨露计划”,致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实现青春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让青年人才在雨花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温度。(罗定康)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