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网讯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共享成了热点话题,随即“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医疗……”等新经济形态接踵而至,各类共享企业遍地开花,共享经济理念渐渐普及。就拿网约车来说,随着网约车的快速发展以及监管部门合规划进程的推进,“打车难”现在已是网约车行业的现状;雨天打车难、早晚高峰打车难、节假日打车难、车站、机场打车更是难上加难;出租车打不到,呼叫网约车排队等待时间太久,网约车再也不能"随叫随到"。前段时间,微博上的一篇头条文章《对不起,这单我不拉!》更是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网约车“打车难”现象究竟是何原因?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全国已有210个地级以上城市出台了网约车实施细则,新政覆盖率达到62.1%。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的合规率极低,全国99%以上的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仍然在“非法”的灰色地带提心吊胆地运行。按照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披露的数据,全国有34万人和17万台车辆分别取得了网约车驾驶员资格和网约车运营证。但目前全国约有3210万辆/人网约车。据此计算,全国仅有不足0.5%的车辆和约1%的驾驶员是合规运营的。
新政将网约车纳入出租车体系,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出租车行业整改,网约车的发展得到了鼓励和规范,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为公众出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但随着网约车市场逐渐规范化和合法化的同时,网约车也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很多网约车平台因司机、车辆不合规而被清出市场。出行需求加剧、网约车合规车辆减少,“打车难”“打车贵”现象自然滋生。
7月23日,新华网发表评论称,需要明确的是“严打”并非要遏制网约车的发展,其主要目的是将非法运营的企业与车辆清出市场。对于“打车难”,不能靠纵容非法经营来缓解,而是要多措并举,合力解决。
网约车作为大众出行的工具之一,唯有“合法合规”营运是网约车企业营运下去的前提条件,为大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出行服务是群众热衷买单的原因。面对“打车难、打车再难”等现象,我们也要坚决乘坐合法合规的车辆,而不是为了乘车,将安全出行抛之脑后。另外,网约车行业的规范不能只依靠政府的立法规范,更需要各网约车平台企业主动自律。
万顺叫车作为网约车平台之一,2016年9月随“网约车政策”应运而生。万顺叫车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合法合规”的理念,积极履行网约车行业发展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接入车辆管理、司机服务质量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执行严格准入机制和培训体系,协助司机合伙人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确保线上、线下营运安全,做到平台持证经营,司机持证上岗,车辆持证载客,率先实现“三证合一”,为大众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服务,截至8月6日,以127张“网约车牌照”稳居行业榜首。 吴彩霞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