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艾尔文新风系统的知识贴

    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疾病却越来越多……调查已研究证明,目前发现的上千种疾病,68%与空气有关。说到底,还是新风不够普及惹得祸。要普及新风,已不能再靠传统新风了。

    庆幸的是,时代召唤了一批有使命感有实力的团队,问世了一批给力的产品,开始来改变这个世界,中国制造开始也在新风领域发威!

    我照着旧瓶子,装点新酒给大家尝尝,再次扫盲,开启环保健康新生活,科技改变未来。

    问题1:室内空气存在哪些污染危害威胁?

    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背景:

    缺氧:CO2浓度过高形成污染,通常说的换气指CO2和O2两种气体间的换气。缺氧会加速个器官的衰老,谁让O2是人细胞的主要养分呢。尤其是脑神经,直接体现就是变笨或者神经质。

    物理污染:PM2.5、灰尘、过敏源等固态颗粒物。

    病毒污染:病毒、有害细菌,其尺寸上接近于细微固态物

    化学污染:甲醛、苯类化合物、氨气、氡气,是气态物

    如果原文能从这个全面的源头开始不懈地寻求答案,就不会把一个重要的出路忽视掉,也不会把一些解决方案搞得很复杂,更不会导致一些错误性的结论。这也是笔者再忙也要抽时间撰写此文的原因,尽管笔者家里早已将以上污染彻底解决,其中走了几十万元的弯路,而最终有效的解决方案费用在万元间,已经适合开始普及到家庭住宅和政企事业机构了。艾尔文新风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问题2:新风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好处?

    根据污染源头,很快就明白一款好新风起的作用应该有:

    防缺氧。 降低CO2浓度,增加O2,保持新鲜空气清新,这是新风这个名称最早由来,

    除物理污染。PM2.5与灰尘等颗粒物,过敏源等。

    除病毒污染。病毒、有害细菌。

    除化学污染。甲醛、苯类TVOC、氨气、氡气等。

    此外,艾尔文新风还可以带来以下惊喜收获:

    几个月都不用大扫除,大大解放打扫卫生的时间和辛苦

    驱除异味(超过30秒后嗅觉会自适应多数异味,你闻不到,但外人一进室内却能闻到)

    不用担心晚上开窗导致人身财产的不安全

    不怕外面太吵

    不怕刮风下雨

    家具不怕发霉,寿命减短

    10大作用,从安全层面防治疾病、从改善层面提升体质健康、从享受层面提升生活品质。

    问题3:发达国家欧美日澳等啥情况?

    答:这些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特别懂得享受。

    人家室外空气很好, 雾霾PM2.5,对不起,找不见,所以人家的新风不是防雾霾用的(仅凭这一点可以得出结论国外新风与国内应该不一样)。

    人家很清楚换气的一万个好处,也很清楚不换气的一万个坏处。尤其是日本政府,居然还强制房子交付时必须装新风!有人问:既然室外没有PM2.5,那为什么不开窗通风呀! 凭啥让劳资花冤枉钱装新风?日本政府太TM坑爹!

    说到底,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太懂得生活享受了:开窗冷、开窗热、开窗不节能(这可是人家很注重的哦,比较普遍的“转门”也是出于这方面考虑),怕过敏源,怕病毒,怕刮风,怕大雨,怕不安全,怕被盗,怕掉下去,怕吵闹,资本主义人民实在太矫情!!!

    更有意思的是,人家很多新风,只有高低档可调节……居然不能关,这是什么鬼,碎碎念……

    问题4:新风、空气净化器、空调可以相互替代吗?

    一个大写的NO!

    新风系统,空调送风模式,空气净化器这三个是完全不同的三个设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新风: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将室内物体挥发与人起居生活产生的污染废气排出到室外,是一种外循环。

    空气净化器: 将室内空气反复净化,是一种内循环,与室外空气并不交换。 对净化物理污染作用明显,但对化学污染的效果,几乎为0,对缺氧问题更是无可奈何。

    空调: 空调涉及的风路是内循环,涉及的能量才是外循环。也就是说,将室内的空气吸进机体,将其中的能量与室外的进行交换后,再吹回室内,有简单的过滤作用(初效级别)。所以那些幻想空调能像新风一样换气的同学,这个梦不要再做了,原理不一样。如果空调能换气,悬挂在外面的外机,那么脏该怎么更换或清理保养?无解!空调可替代空气净化器,但无法替代新风。再举个简单例子:中央空调可以作分区控制, 但中央新风无法作分区控制 ,因为有相当于一部分风路是从中途管道中分开的,若关闭某个分区,风量损耗极大。

    以上比较得出结论:如果以为关着窗户,开着空调送风或者空气净化器就可以完全解决空气质量问题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影响健康。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