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下一个十年,智慧零售行业的崛起

    "智慧零售"可以说是当下商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越是热门的事物,越容易让人困惑。如今风靡市场的"智慧零售"到底是什么?从传统零售到互联网零售再到场景互联网零售,零售业一直在面临巨大的变革。而在这一轮新的零售变革中,我们迫切的想要知道,智慧零售到底"智慧"在什么地方?未来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演变?

    下一个十年,智慧零售行业的崛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零售行业的智慧升级

    虽说变革,但零售变革的核心并非舍弃现有的体系从零再造,而是基于现有模式的换血升级,如何将"智慧"与传统零售进行无缝融合,形成新的零售生态体系才是关键。简单来看,智慧零售的换血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重构产品及供应链管理

    与传统零售相比较,智慧零售时代的生产关系从"产→销→用"演变为"用→销→产",其商业核心也从"商品"转变成为"服务"。过去,零售商只是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向上游采购,然后再向下销售,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相对被动。但在智慧零售生态体系中,一切将变为主动,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零售商通过智能感知,从而预测用户的需求,并传递给生产商,生产商则根据反馈过来的信息以定制化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

    目前,我们熟知的阿里、苏宁以及京东等企业都在核心打造自身的云数据平台,并以此来为线上线下提供完善的服务。

    2、 重构销售通路与场景

    "需求即场景、产品即场景、内容即场景、服务即场景,每一个场景都关乎用户体验。在'人、货、场'三大核心要素中,场景是连接人和货的桥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智慧零售时代,场景对于零售行业,正如阳光、空气、水对于人类生存一样,不可或缺,同时也无处不在。"这是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在今年的苏宁818发烧购物节发布会上提出来的。

    重构下的智慧零售场景革命,应该以"娱乐、互动、体验"为主诉求,通过线上线下随时可见、随时可触的无限渠道场景,满足消费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服务的需求,给予消费者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多元化的消费体验。目前来看,垂直类的阿里盒马鲜生、京东7FRESH生鲜超市以及苏宁的"两大、一小、多专"门店,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中,从市场全面性来看,苏宁"两大、一小、多专"的线上线下模式表现更为突出,基于线上苏宁易购的电商平台,苏宁在线下布局了超过6000家互联网门店,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从城市到县镇市场的全面覆盖。

    下一个十年,智慧零售行业的崛起

    (图:苏宁易购广场)

    3、升级重构消费者关系

    零售最根本的定位是一切行为都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打破技术和渠道等壁垒,创造最好的品牌体验。无论零售业的生态怎么变,这一根本出发点却始终不会变,所以在智慧零售时代,企业如何升级重构商家和消费者关系,从而带来更好的品牌体验变得至关重要。

    升级重构的核心还是在于数据。谁能将消费者的支付偏好、消费路径、消费习惯等数据全部收集,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整合能力,将数据进一步分析与整理,谁就能做到运营、营销、服务体验等方面的优化升级。

    天时地利人和,智慧零售迎来大好时机

    智慧零售作为零售行业的重要变革方向,在实体商业复兴和消费升级的时代趋势之下,似乎已经迎来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并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在今年4月26日,人民日报以2/3版面对苏宁的智慧零售模式进行了深度报道,文章提到三个维度:"为用户提供更好消费体验"、"定制化提供商品和服务"、"形成完整的智慧零售图景"。也就是说,苏宁智慧零售不仅是简单的互联网化,更是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通过供应链、场景、支付、营销、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集成,实现了完整的智慧零售图景。

    下一个十年,智慧零售行业的崛起

    从概念变为现实,苏宁的智慧零售以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满足消费升级下国民消费的需求。在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之下,苏宁小店、零售云门店等新业态的落地,就是中国零售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換的一个缩影。

    毫无疑问,苏宁的智慧零售,已成为引领未来零售发展方向的首要力量。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