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苏宁智慧零售全面提速,零售行业变革跨入质变阶段

    零售行业,正在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戏码。

    一方面,在行业弱复苏的大环境下,不少零售厂商的业务发展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国内领先的O2O智慧零售企业苏宁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GUCCI销售同比增长420.3%、智能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399.3%、床上四件套销售同比增长929.5%、无人机销售同比增长280%……这是一组关于国庆期间苏宁易购销售业绩的数据。

    毫无疑问,这是继苏宁易购818购物节亮眼战报和半年报之后公布的又一组傲人数据。强劲增长表现标志着苏宁的智慧零售已进入全面释能、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与此同时,以智慧零售为重点的苏宁,凭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实体产业与新兴技术结合,正在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线上线下融合,新玩法引爆智慧零售

    面对激烈的电商竞争,如何抢夺流量成为制胜关键。以今年818发烧购物节为例,苏宁凭借大开脑洞的营销环节,构建起包罗万象的用户生态系统。“消费+流行文化+科技”的跨界互动,“头号买家”将产品和短视频的结合,艺术、运动、电竞等潮流元素碰撞的“燃客城”以及线下的超级游乐场“超燃星球”……苏宁利用丰富多样的娱乐营销元素起到了促进销售、增强品牌认知的作用,最终在818取得了极为夺目的成绩单。

    818期间,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55%,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97%;新开业各类门店899家,平均每40分钟新开业1家互联网门店;苏宁易购累计9天荣登App Store购物类APP下载量TOP1;苏宁易购全站分钟峰值服务调用次数达到1.2亿,全天服务调用次达到780亿……借助带有娱乐属性的社交互动实现爆发式增长,苏宁易购成为了新的流量担当。

    完善用户体验是零售变革的目标

    在线上平台运营方面,苏宁通过优化完善各类流程、提升购物体验、进一步丰富商品,提高用户转化、复购频次以及加强社交及内容营销、有效运用营销工具产品、增加新用户获取等手段,保持快速增长。

    而这些背后,其实是完善用户体验的表现。这与苏宁智慧零售提出的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如出一辙。

    为顺应“高性价比、高效配送”的大众需求,苏宁推出“苏宁拼购”,将以前熟人推荐买东西的方式互联网化,借助于熟人网络迅速扩大产品销量,在微信等新一代社交软件的加持下,拼购模式正在迅速流传,成为新的电商蓝海。818期间,苏宁拼购更是蹿红网络,3天破1000万订单,买家数同比增长4700% ,成为品质拼购第一品牌。

    消费者为重点,技术支撑,苏宁“智慧”更高一筹

    在苏宁的发展理念中,智慧零售必须依托全产业链形成完整布局,即以消费需求和数据为基础,布局庞大生态体系。苏宁将智慧零售的特征概括为场景化服务、智能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在零售五大环节中采购、销售、仓配、服务、使用全部植入智能化应用,真正践行以技术推动服务、以服务驱动销售的盈利方式。

    在智慧零售场景下,零售活动不再是以单纯商品销售为最终目标,作为流通桥梁,零售商更加关注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持续互动,以消费者体验为导向的“服务”成为零售产业的灵魂。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支持起智慧零售生态的重要支点,通过赋能零售商,使其对消费需求的感知更加精准、响应更加快速,最终达到提升用户体验和提高经济增长的目的。

    驶入极速发展轨道,智慧零售推动零售变革进入质变阶段

    作为零售业唯一一个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等量齐观的企业,苏宁眼下已进入质变阶段,经营效率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加强。

    据苏宁易购半年报显示:2018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6.78亿元,同比增长32.16%。2018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线上平台商品交易规模为883.22亿元,同比增长76.51%。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苏宁易购连续两个季度主营收入保持高位增长,已经驶入极速发展的轨道。目前,整个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趋势已经明确。未来苏宁仍将依托O2O渠道整合、创意贯通,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