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刘勤教授 AI4.0时代人机共生是智能财务必由之路

    从图灵测试到智能武器;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从智能感知到决策支持;再从机器人流程自动到到神经网络应用,伴随着人工智能在全球各行业如火如荼的应用,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的会计业,同样面临着方向性的选择。

    10月26日,由澳洲会计师公会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举办的2018年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据记者了解,本届论坛主题是智能时代下的财会发展新思维,包括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梅耕瑞,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勤以及上海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孙卓以及澳洲会计师公会华东华中区委员会委员等参与了本次论坛,一起思辨人工智能大潮下中澳间会计业协作以及未来行业发展。

    作为具有130年历史的国际性专业公会,我们的愿景是与会员携手共进并从容应对全球环境下的行业现状和未来。目前澳洲会计师公会全球会员总人数近年来不断增长,尤其在亚洲势头强劲。会员人数已经超过了3.7万名,其中大中华区会员人员超过了1.8万名,会员基数增长证明了我们专业资格认证在行业的价值。澳洲会计师公会仅在去年已经有会员留存率超过98%,这些强有力的调研结果与数字都是未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在当日论坛上,德勤中国财务咨询全国副领导合伙人、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唐荫光在致辞中表示。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刘勤则做了“智能时代下的财会发展新思维”的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181031085052_副本.jpg

    在演讲中,刘勤首先指出,面对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前沿技术已悄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和商业架构,面对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财务人员应何去何从。此外,刘勤也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技术对财务的影响;智能财务是什么;智能财务典型应用场景;智能财务的未来等五大方面对于智能财务的未来做出了预测。

    “从上世纪90年代由咨询公司提出ERP概念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财务报告自动生成功能。以德勤为首的公司在2017年提出了财务机器人的概念,过去一两年内财务机器人在财务共享中心已经成功取代部分员工的工作。在国内会计行业来看,电子发票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尤其在今年,深圳税务局又开出了首张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这些技术的应用,对财务自动化处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谈到会计行业的发展轨迹时,刘勤表示。

    在刘勤看来,20世纪末由于神经网络飞速发展,在风险管控领域已经被很多企业广泛应用,去年牛津大学发布观点预测未来将有20个职业会被AI淘汰,财务人员赫然在列,说明了智能财务时代已经到来。

    “人工智能包括人机博弈、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等方面,目前已经进入4.0时代。

    会计信息化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一,业财深度一体化; 二,处理全程自动化;三,内化系统集成化;四,操作终端的移动化;五,信息提供的频道化;六,财务账簿去中心化;七,会计信息标准化;八,会计组织共享化;九,风险威胁扩大化;十,处理平台云端化。”刘勤分析称。

    在谈到人工智能对财务领域的具体影响时,刘勤介绍称,首先是财务机器人的应用,财务机器人是自动化的技术;其次是专家系统的应用;第三是神经网络应用。另外还包括语音识别,图象识别等对于财务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

    “财务机器人从去年开始引入,发展速度非常快。有一个合作伙伴场景,某保险公司每天要收到资金核查请求300笔每完成一笔需要25个动作,需要5-10分钟,需要8个专职人员支持,后来引入了财务机器人以后,25个动作就完全由机器人自动完成,不需要这8个人来操作。有调查一个财务机器人可能会代替15-20个人,所以应用非常广泛。”刘勤举例称。

    微信图片_20181031085111_副本.jpg

    他还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开始引发了人身安全、隐私泄露、工作丧失、新贫富不均、系统偏见等诸多的伦理问题。尽管人们希望能借助于“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等从哲学层面来解决这些难题,但大家似乎还没有思考清楚“智能财务是为了取代人类还是使人类更聪明”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他最后指出:人机共生是未来智能财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和机器应该去做各自擅长的工作,当然要实现这种理想状态,需要在组织分工、流程配套、信息传递、系统衔接、风险管控、伦理安全和成本收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刘勤也透露,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将在12月份发起成立智能财务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智能财务的发展以及衍生的诸多课题。

    微信图片_20181031085119_副本.jpg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