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作为人机场景交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概念变为现实的过程比历史上任何一次产业革命来的都要快。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676.99亿元,增长率为13.5%;随着产业政策逐渐落点,市场空间将有望加速,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可达6929.12亿元。
作为互联网巨头,BAT的嗅觉明显更为敏感。在2009年前后的行业萌芽期便跑步入场,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底层结构。随着华为、用友、浪潮等拥有大量企业端客户数据软硬件企业的加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开始快速成熟。但最终也是可视化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场景交互落地任务究竟由谁来完成,一直是业内的疑问。
如今,随着美的、海尔等消费终端企业的入局,似乎为这一疑问揭开了谜团。
物极必反,工业互联网打碎行业天花板
再好的米饭也需要锅去蒸,再好的影像也需要设备去播放。
在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概念当中,“联”依靠的是云端类的软件技术,而“物”则是刚性的载体,同时也是连接的端口。这是强大如BAT也无法逾越的门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处在红海当中的传统家电产业开辟了一块全新的天地。
作为国际同行和对手,西门子对此也早有认识。西门子股份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首席执行官Jan Michael Mrosik就表示,“涵盖整个价值链的整合及数字化转型是西门子公司保持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但是,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以美的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无疑有着最为重要的话语权。根据韩国电子信息通信产业振兴会去年发布的《家电产业现状和展望报告书》,2017年主要家电产品的全球生产量为75284万台,中国制造的产品多达42318万台,占总体的56.2%。
在2018年的上海家电展上,美的与海尔这两家传统家电行业龙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工业互联网为标签,进行布局与展示。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亲自出马,海尔方面则邀来当时仍为百度总裁的全球人工智能专家陆奇助阵。两家的相似点都在于在内部构建互联的生产网络和供应链协作平台,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无缝对接。
不管怎样,以美的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业在行业变革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能力也有资格去争取工业互联网产业当中的“头号玩家”。
合作大于竞争,美的占据终端优势
与传统行业竞争不同,工业互联网的赛道宽度和跨界属性决定了不同行业和产业间的合作要远远大于竞争。
首先,工业互联网市场的利润足够大,产业链条中的任何一环都可以充分享受到市场红利。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结构情况中,基础设施规模达到1912.89亿元,占总规模的40.9%;软件与应用规模达到1435.84亿元,占比为30.7%;通信与平台的规模为1290.85亿元,占比为27.6%;工业安全为37.42亿元,占总规模的0.8%。这一数据在产业成熟后有望放大百倍乃至千倍。
其次,工业互联网无法依靠单个企业或行业完成。以最核心的制造业为例,智能制造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的创新,第一阶段的表现形式就是智能制造,而第二阶段则是协同制造,让智能制造实现跨企业。第三也是产业的终极目标是云制造,让智能制造在跨企业的基础上做到跨行业。
虽然合作和绝对的,竞争是相对的,但竞争依然存在。细分领域赢者通吃的格局甚至会更加明显。但在以家电消费终端为场景的环节当中,无论是数量,还是基于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布局,美的优势可谓相当明显。根据相关数据,美的已向全球输出了超4亿台家电类产品,也成为新一期全球五百强当中排名最靠前的中国家电企业。
梦想照进现实,美的赢在格局
在年初的美的2018战略发布会上,作为一家制造企业,发布会上没有发布任何产品,而是发布了“人机新世代”战略,让业内吃惊不已。在刚刚召开的50周年战略发布会上,美的更是宣布了自主研发的“M.IOT”平台。从另一角度说,美的也以此举证明了自己转型的决心和实力。人机交互场景的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软硬件的标准打通,看似简单,但要实现却需要多个条件。
首先是紧密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形态,是人机场景交互的必要前提。通过多年布局和海外并购,美的先后通过携手德国库卡、以色列高创,引入了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自动化及商业解决方案,初步建立了包括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物流)在内的四大核心版块。
其次,不同产业链条之间需要建立互通的标准,这意味着要牺牲眼前的利润,舍弃成熟的技术甚至是推动重来,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最为艰难的选择。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短痛与长痛之间,美的选择了未来。
打通“任督二脉”的美的如今不仅拥有了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全产业链平台,同时也以更为高远的角度对于行业管理和生态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软件、数据来驱动全价值链卓越运营,紧紧围绕用户和客户,服务人,让美的的用户有更好的购买、使用、客服的体验,有效满足了市场消费结构化升级的趋势。另一方面则是解放人,让美的的员工、供应商、经销商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更有价值的创造性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践行了美的“科技至善、生活尽美”的企业使命。
在历经了近3年的生产标准化、数字化的改造后,美的凭借极大的决心和魄力最终实现了“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的全球协同生产平台。这也为美的未来发展扫除了障碍,可以心无旁骛的拥抱工业互联网的到来。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