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虹软“+AI创享会”将在深圳召开 为AI产业化落地按下快捷键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大数据的喷井式爆发,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再次掀起新一轮科技浪潮。近期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认为强化科技应用开发有着不容忽视的战略地位,应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自然,这并非易事。除了国家的支持与政策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落地更需要具备雄厚技术实力的AI企业来积极推广与实行。作为全球领先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ArcSoft虹软正在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视觉AI的“头雁效应”。而雷锋网作为国内领先的科技新媒体与信息服务平台,也在全力推动着整个智能行业的发展。

    11月15日,由ArcSoft虹软主办,雷锋网承办的“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创享会”将在深圳隆重举行。届时,AI领域的多位大咖将齐聚中国•深圳,共襄盛举。大会将围绕“+AI 智未来”的主题,直击行业最新资讯,分享横跨时区纵贯时代的启迪之言,带来震撼的AI视觉盛宴。

    人工智能是风口,想腾飞落地是关键

    在本次行业瞩目的创享会上,商界大鳄、行业大佬、技术大拿等诸多重磅嘉宾将在这共商行业动态,探讨AI商业机遇。

    “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据统计,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了200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了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万亿。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持续快速地发展,需要依赖于充足的算法、算力和数据资源。

    如今,以上三方面技术发展都已做好落地应用的准备,人工智能产业化时代也已真正到来。除大型科技企业外,创新创业企业也纷纷涌入AI赛道,想抓住这场变革的红利。但相对而言,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企业要实现AI场景化落地之路并不容易。要解决资金压力、算法研发成本高昂、无法快速获得上下游产业链支持、项目落地经验缺乏等难题。因此创新创业企业该如何抓住风口?针对行业痛点难点问题,本次大会将特邀资深行研专家企业代表进行深度对话,全面剖析创新创业企业AI发展之路。

    开放平台免费赋能,AI生态矩阵初显

    同时大会现场,还将正式发布全新升级的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基于该平台虹软已免费开放人脸识别、活体检测、人脸角度检测、人脸属性分析、人证核验等多种离线SDK。其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刚刚升级至2.0版本,性能更高、更易集成。目前,这些视觉AI技术已在智慧工地、智慧旅游、智慧办公、智慧小区、智慧校园等数十个行业中快速落地应用。

    此外,除了技术、算法的难点,创新创业企业在AI场景化落地中,还会遇到诸如适应多样化光线环境、软硬件集成时硬件选型等多种难题。依靠自身能力,这些企业很难快速得到产业链上下游支持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本次大会上,还将联合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发布整套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共同智变!

    亮点纷呈,铸就AI时代最强音舞台

    星火计划,燎原之势扶持AI开发者。创享会上,将发布名为“星火”的AI开发者扶植计划,即通过全方位的技术、产品、服务、营销资源等,支持AI领域内的应用厂商成为生态伙伴,并享有顶 级导师定制课程、生态伙伴超级权益、虹软定向支持伙伴项目等核心权益。

    圆桌论坛百家争鸣,奏响跨界冲击。AI 落地,每个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面临残酷的现实与难题,人工智能变现又该如何突破?新技术尚未创造收益,前瞻性项目变现进展缓慢,面临商业困境,人工智能又该如何突围……诸如此类的论点,将在圆桌会议一一呈现。

    以体验带动智能升级,引领AI新风尚。为更好地展示“产业+AI”的成果,让嘉宾更快地融入创享会主题,将现场展示智慧社区、智慧工地、智慧校园、智慧景区、智慧办公、智慧交通等多种场景的炫酷黑科技。

    人工智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未来,AI将会像空气和水一样会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像移动互联网一样渗透到各行各业里面去。也许,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也是确定不移的方向。

    结语

    11月15日,众多致力于用技术改变世界的开发者、合作伙伴将共同探讨,如何让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

    秉持着“成就客户、持续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本次创享会也希望能助力更多的AI开发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期待着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能够成为未来行业+AI时代的沃土,登陆虹软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官网即可报名参与此次大会。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