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八维通亮相2018上海国际轨道交通展 数字票务系统引行业关注

    11月7日-9日,2018年(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展会涵盖轨道交通运营、机车车辆及配套装备、通信信号系统与IT技术、规划设计与咨询服务、基建配套设施等,共吸引了来自中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2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作为交通出行行业的智慧出行服务运营商,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携智慧出行整体解决方案的精彩亮相,吸引了国内外参展商的广泛关注。

    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场景 八维通首次亮相轨交行业展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网络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当今世界各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中国社会经济增长和城市群建设进程的加快,可以预见,在“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迅速普及的背景下,轨道交通出行运营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将以万亿级的市场,向着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2017年1月,中国中车和中国银联以注册资本1亿元联合投资成立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最早涉足轨道交通移动支付的公司,八维通以“智慧出行,品质生活”为使命,轨道交通作为核心场景,将移动支付作为切入点,旨在成为卓越的智慧出行服务运营商。

    上海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Rail+Metro China),创办于2002年,经过逾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轨道交通行业贸易采购、企业品牌拓展的权威平台。本次参加上海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也是八维通在轨交行业展会的完美首秀。

    数字票——八维通引领地铁票务系统发展

    大数据时代下,作为交通互联互通整体解决方案的引领者,八维通聚焦交通出行行业,以移动支付服务为基础,集成了APP应用支撑系统、账户与支付系统、身份识别系统、智能硬件系统、大数据运营系统、数字信息运营系统等一整套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即数字化票务系统。八维通创新了出行产业“互联网+”模式,以“行”连接出行服务,实现了“出行零等待、支付零转换、服务零距离”的和谐互动生态。

    八维通认为,移动支付只是票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数字化票务才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票务系统即数字票,以乘客实名数据为信用前提,建立先享后付的城市轨道信用支付体系,使城轨票可在线直接发行,提升城轨票的流转价值、商业聚合能力及数据归集能力。

    首先,数字票将由传统的以票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转变,将乘客转变成用户再转化为资源,提供更多即时性的高体验服务;其次,逐步形成“多元化支付手段+多元化购票渠道+多元化票种选择”于一体的乘车支付系统;同时,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对场景内的用户进行画像,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精准服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都市“轻生活”的无缝衔接。

    目前,以“数字票务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出行方案,已应用到地铁、公交、高速、停车场、加油站、景区等多种出行领域,强大的开放性将构建基于场景的生态服务,实现车、站、人与服务的连接,以及大数据信息化的商业价值。

    打造智慧出行服务平台 实现出行即服务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提升,中国的公共交通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万亿市场,而作为智慧出行运营服务商,八维通以服务体验为核心驱动产业服务升级,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截至2018年10月,八维通已签约10个城市轨道交通场景、15个城市公交场景;上线运营6个城市轨道交通场景、11个公交出行场景;包揽全国第一、第二例轨道交通二维码乘车全线开通案例;是全国第一个具有轨道交通行业二维码、消费码、闪付全场景能力的运营商。

    未来,基于数字票的流通、聚合、数据三大能力积累,八维通将持续赋予传统出行行业新的理念,对更多的出行场景及本地生活服务转型进行赋能,打造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实现“出行即服务”(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用户、出行即场景、出行即社交、出行即媒体、出行即数据、出行即金融。

    此外,八维通正逐步渗透多个交通出行场景,构建大交通业务链。通过互联网运营工具+资源整合,形成线上流量平台;以新媒体、商圈增值服务增强用户粘性;将出行与社交,地铁人流与周边商圈新零售进行结合。作为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城际间智慧出行将是未来城市群建设的一大重点,未来八维通将实现城市中多种交通场景的互联互通、城际间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

    现代社会正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让人们生活更方便、出行更快捷、环境更宜居,是未来运营模式创新的新引擎。在这样的背景下,八维通将在不断满足用户的出行和支付需求多样化的同时,持续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