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钊 孙广天
阳春三月,晋蒙陕交界“鸡鸣闻三省”之地的龙口镇,一时间车水马龙,原来,这里正在经历着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准朔铁路要复工了!
黄河岸畔,涛声阵阵,承担14多公里剩余工程施工任务的准朔二分部就在这里。从呼和浩特、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地而来的中建铁投筑路人迅速集结,还没有来得及赏漫瀚歌乐,品民俗风情,睹塞上风光,一声“开工”令下,所有员工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安摊建点与施工生产之中。
这掷地有声的“开工”,就是徐立超喊出来的。
徐立超,时任中建铁投集团准朔项目二分部项目经理。壮实的身板,黝黑的皮肤,平头短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典型的内蒙汉子。“徐总一看就是个干项目经理的好手!”初来乍到的员工如是说。而接下来的工作,恰恰证实了员工们的说法。
准朔项目问题多、施工环境复杂、兑现施组及完成任务压力大。尤其是二分部,剩余工程量大,且都是要啃硬骨头,重重困难摆在他面前。而他却像弹簧一样,困难越大干劲越强,一心扑在工作上。在一次工地检查工作过程中,徐立超发现了DK154+000路基挖方及浆砌片石剩余数量大的问题。他马上将工程部门的负责人找来,把现场当成会议室,几个人围绕着现场转了几个小时,时而驻足思考,时而情绪激动地大声讨论。就这样几个小时过去了,最终实行动态管理,配置充足的施工机械和劳动力,加强技术工作管理,确保技术先行、有效服务来指导现场施工。对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点,立足于“抢”的方案。几个人看着成型的方案忘却了忙碌一天的疲惫,会心一笑。可是抬头一看,已是漫天繁星。
“现场发现的问题,必须现场解决!”徐立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像这样每天的生产碰头会、每周六晚上的工作例会的场面,在他的项目上是根本不足为怪,将“日保周,周保月”确保施工进度落到实处。为确保计划完成,他进一步加强了现场作业层的组织领导力量,实行工长分点负责、分项负责,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对施工机械设备少、劳动力少,施工进展缓慢,路基与涵洞、桥台还没有顺坡连接,路基填料及填筑质量还有待加强等问题,他在现场立即打电话与劳务作业队负责人落实人员、设备进场情况,或请劳务负责人到分部进行约谈。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暗暗发誓决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
记得那是5月中旬,早上7时30分上班后,去现场的员工陆续走了,徐立超看到建造部经理蒋思宇还在办公室,立刻责怪:“你怎么还没去现场?”蒋有点不情愿回话:“手头有个资料。”徐立超随即追问:“急不急?先去工地现场,督促落实各工点上了多少机械,清点人头,回来向我汇报,资料晚上加班整理一下,要做到白天跑工地现场,晚上加班加点做资料,这叫‘白加黑’工作法。”
他用这个‘白加黑’工作法,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日以继夜跑工地、盯现场,节假日也从来没有休息,一直奋战在工地上。在工地上,他听取工长、技术人员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大家一起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出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办公室与项目班子成员、技术干部一起探讨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定期发布工期预警,提醒相关工点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对架梁、铺轨及施组工期产生影响。在大家眼里的这个“工作狂”,经常因为工作而错过了开饭时间。
徐立超常说:“员工工作的好坏,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青年人不要怂,就要干!”
进场之后,为保证各施工点都有专人负责,他提出实行工长分段包保制度。每天深入施工现场,督促、帮助、指导现场开展工作,对滞后施组的工点召开分析会,及时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大协调力度,突破征拆难点,解决过程问题。征拆工作是现场施工面临的头号难题,能否尽快突破这一难题,不仅关系到关键线路和节点工期的实现,而且关系到生产进度和施工产值的完成。他带领征拆协调部的同志跑地方政府、指挥部等,经常是激情满满地去,灰头土脸地归。晚上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知道自己是项目上的主心骨,一定要与员工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尽最大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潜能,必须想尽办法去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工作!接下来的一周,他每天披星而去,戴月而归,不辞辛苦,不断奔波,终于克服了各种施工困难,从而扭转了前期节点工期受制约的不利局面,确保了项目在4、5月份的施工生产,并且连续两个月在指挥部评比中,勇夺第一名。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位项目负责人的智慧与才能、责任与担当。他与他的项目团队体现出一种超前谋划、群策群力、精心组织施工生产的团队精神,受到了中建股份指挥部和监理单位的好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6月20日上午,由准朔二分部负责施工的灰菜塔公跨铁12榀空心板梁全部胜利架设完毕,这是中建股份准朔铁路三标今年完成的首座公跨铁桥梁架设任务。准朔铁路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它的建成将使我国煤炭主产地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等地区的路网结构更加完善,为远景煤炭基地战略转移做好煤运大通道的准备,将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构建大通道煤运网络发挥积极的作用。徐立超带领的二分部以最自觉、最实在的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
准朔铁路上的匆匆筑路人,在龙口留下了很多印记。准朔二分部员工站在榆树湾一号特大桥上,面对涛涛黄河,自豪感油然而生。晋蒙陕人民在七十年代就曾经提出的 “手提黄河绕山走、要让北国变江南”设想,随着“筑路人”修建的准朔铁路即将通车,终于要变成了现实。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以徐立超为代表的“鸡鸣闻三省”筑路人的不懈努力,是中建铁投筑路人奋起直追的脚步与难以割舍的情怀。(黄启钊、孙广天)
(新媒体责编:rmjtshy)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