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18年中国防水展·成都巡展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凯伦股份也迎来了首次中国防水展“母展”基础上开辟的“子展”新航程。为促进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挖掘西部市场的广阔潜力,凯伦股份以低调沉稳而不失大气的黑色系形象登场,令现场的观众们耳目一新!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会凯伦的主题同样是“融合防水,迭代创新”。这八个字到底代表了凯伦股份怎样的发展理念?所谓“迭代创新”在产品端又表现出怎样的优势呢?
凯伦股份总工程师黄亮
《中国防水》编辑部记者在展会现场采访了凯伦股份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黄亮,共享交流了这些年凯伦股份在国际化发展、技术产品、运营管理中的经验。
“融合不止步 永远在创新”
“融合不止是防水材料之间的融合,同时也是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产业链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的脚步,是永远不会停止,永远在迭代创新的”。黄亮认为,凯伦的融合是由内而外进行。
凯伦股份坚持研发为先,始终将新产品研发、产品配方优化、生产工艺改进作为企业发展重心。先后推出MBP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MPU白色聚氨酯防水涂料等产品,奠定了整个融合防水的基础,是初代的融合;凯伦的上市则是与资本市场的融合,资本的注入让凯伦在防水理念、关键技术、施工机具的开发和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是二代融合;未来,凯伦还将伴随时代的发展进行三代融合、四代融合……
凯伦股份展会现场
今年6月份,凯伦大力推行6S管理,还向内引进了ERP系统,向外梳理优化产品生产流程,内外兼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模式,这其实也是在管理上实现人与企业的融合,科学的管理工具要配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凯伦股份融合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同时,凯伦“迭代创新”的理念让其产品更加“与众不同”。如MBP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施工工艺和工法与从前的沥青基防水材料完全不同。该卷材是通过与底板后浇抗渗混凝土形成牢固粘结,实现柔性防水层与刚性结构层的充分融合,相互弥补可能出现的缺陷,将建筑渗漏率降到最低。
“建筑结构自防水如同人的免疫力,附加柔性防水层就如同疫苗和药,人本身是有免疫力的,但是人一生中不能只靠免疫力,还需要其他的东西来保障身体的健康,凯伦现在做的就是研发疫苗、对症下药,让建筑在防水免疫力薄弱的地方加强”。黄亮认为,正是由于凯伦的“与众不同”才能将业务迅速拓展到了工程民建、管廊、地铁、高铁、隧道、核电站等领域,得到诸如万科、碧桂园、恒大旅游、荣盛等众多大型地产商的青睐,更在一般贸易中占据较大比重,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防水树立一面旗帜。
“满足他们的规范与标准”
凯伦成立之初就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产品迅速打开市场,有效覆盖国内外各类建筑的防水需求,确立了在高分子卷材和白色聚氨酯防水涂料细分市场领域的领先地位,黄亮表示,目前大型地产公司的集采业务在凯伦销售中的占比迅速提升,直销业务比重也超过经销业务,超过53%。
凯伦聚氨酯地坪系统
近年来,凯伦又推出了聚氨酯地坪系统,此款地坪系统充分考虑了屋面停车场的特性,尤其能满足耐磨性、抗剥离、抗黄变的需求,让地坪整体观感明亮通透,将“精细化的融合”这一理念展示的淋漓尽致,广受业界好评。
同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为凯伦提供了“走出去”的契机。凯伦的国际业务保持了稳健发展势头,出口国家和地区持续增加,出口产品类别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销售遍布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新加坡、印度、香港、台湾等数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打造了几百个大小经典工程。
抗流挂/普通聚氨酯立面涂刮效果对比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践行最好的防水企业之一,凯伦之所以在国际市场表现惊艳,“满足他们的规范与标准”十分重要。黄亮以凯伦在美国市场表现优异的产品抗流挂聚氨酯涂料举例:普通的聚氨酯涂料涂立面刮涂后出现流淌而导致的涂膜表面不平和厚度不均匀的质量通病,这就需要工人返工,但由于美国的人工费十分昂贵,返工会产生很大的费用,而凯伦生产的抗流挂聚氨酯立面涂刮刚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一次涂刮成型,所以在欧美等国家很受欢迎。
如今,在凯伦的4款主打产品中,已有3款获得欧盟CE认证,拿到了进入欧盟市场的准入证。其中,PVC防水卷材还成功通过英国BBA认证,成为我国防水行业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企业,这就是凯伦的规范标准,也是满足整个国际市场的规范标准。
黄亮现场解说
作为中国“融合防水”的优秀品牌,凯伦秉承“精细化的融合、看得见的诚实”的经营理念。在本次展会上,凯伦划分出六大防水系统方案展示区,用模型详细地介绍了凯伦在管廊、隧道、地铁、核电站等具体工程上的融合防水方案,并将主打防水产品MBP、MPU、PVC等新锐材料一一得以呈现,配以效果演示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看得见的诚实”。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