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华为任正非的媒体采访刷爆全网。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仅仅几年前,这家企业还在面临生死抉择。
2012年,智能手机市场正是一片红海,苹果、三星、小米、oppo,国外国内各大厂商争奇斗艳。而在电信领域,华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领域供应商。这时,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任正非却决定另起炉灶涉足智能手机领域,这一决定当时让很多人不理解。
然而时间证明任正非的决策是对的,转型后的华为,迅速的抓住了智能手机的红利期,一跃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企业之一,无论是体量还是声誉都远超从前。
其实,不只是华为,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无数的路口,对"舍"与"得"的衡量与抉择,考验着企业领导者的魄力与远见。
为了"得"到长远发展,一些眼前利益必须"舍"去。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深有感触,"放弃过去的成功很难,但有时不放弃就无法获得明天的成功"。
1999年,靠空调批发业务起家的苏宁已经占据了国内空调批发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是进货渠道,销售网络还是售后服务,在国内都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但是张近东却做出了一个让人不解的决定,他不惜砍掉几十个亿的批发业务,开始转型做综合连锁零售。这一场"豪赌",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此后的几年,国内经济迎来高速发展期,国民需求大幅度提升,苏宁逐渐成为实体零售的行业龙头。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在综合零售领域的成功并没有让张近东太过兴奋,2008年前后,互联网电商悄然出现。尽管实体经济仍旧是消费主流,苏宁的营业额仍在上升,但张近东已经意识到了技术对零售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他再次"壮士断腕",开始了一场艰难又彻底的互联网转型之路。
随后的几年,互联网技术迎来大爆发,传统的实体零售与互联网逐渐从冲突走向交融。而苏宁在转型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互联网技术,更具备了将互联网技术与实体零售融合的能力。现在,苏宁已经成为智慧零售的领导品牌。
多年零售生涯,让张近东对取舍的认识更为透彻。张近东这种"取舍"的管理哲学在其他企业身上同样适用。
2014年以前,海尔在全国拥有20万家专卖店,它最成功之处在于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如此多店铺高效进行,对全球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非常不容易。但在2014年,张瑞敏却开始了一次自我革命,他舍弃了多年建立的中间管理层,把偌大的海尔彻底扁平化,所有员工分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三重身份,划小管理单元,鼓励内部创业。
原本在互联网冲击下,数量庞大的专卖店已经成为海尔"沉重的负资产",海尔体系也濒临崩溃。但在张瑞敏改革后,海尔不仅转危为安,还衍化出上千个创业小平台,得到一百多个风投的青睐。
借用张近东的话来说,"趋势取代优势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在新技术的影响下,企业一旦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淹没在革新升级的浪潮中。想做造风者,就需要具备高于常人、远于当下的眼光和格局。唯有做好"取舍",不沉迷过去,具有大局观念,才能在每一次的变革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
(新媒体责编:shang08050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