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一路向北:株洲新时代 集结再出发

    南方株洲,一株槠树和红桎木命名和点染的城市,近代、现代工业文明,让烟囱与火车头在我记忆的窗口充血般亢奋,无法湮灭。

    沿着记忆的窗口一路向北,便是株洲清水塘。而这个以地命名的清水塘,却不是小学课本中的长沙革命活动基地,而是因传统工业城市中星罗棋布的厂矿企业、烟囱、化工原料以及空气中弥散着的异味使得它“毁誉参半”名声在外。

    有人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是传统工业支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半壁江山。株洲作为从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崛起来的工业城市毫不例外地担当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当掘土机、劳动者的夯歌调子从沸腾的工地上奏响如歌的旋律的时候,注定,株洲过去这片荒芜、无名的“弹丸之地”要被恢弘的中国工业文明史记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4

    一路向北,在株洲清水塘,以工业的名义建设和发展。我清晰的记得,在它的周遭,崛起的是一座工业化的象形城市,或许是因为管道、阀门、焊枪、反应釜组成的产业楔子,而成为了滋生株洲工业河流的机杼。在这个机杼中,河流向东,向南奔腾,大量的电力机车、航空、车辆、桥梁、硬质合金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这里集结。仅仅是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株洲这个默默无闻的千人小镇,便完成了从蛮荒之地到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布局合理的精神蜕变。半个世纪以来,株洲人在工业河流中默默浸泡,形成了敢于牺牲,敢于冲锋的时代“火车头”精神。

    无疑,当化工原料、钢铁、发动机、火车(动力机车)这些词组根植在我内心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记忆无法生锈,它让我、让我们身上的脉络更加清晰可见,我看到我们的血液中已经渗入了坚忍、顽强、砥砺的基因。而这些基因,使得株洲这座丰满的工业之都愈发的鲜活起来。

    1

    我之所以用“精神蜕变”来对株洲进行陈述,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工业、现代工业史离不开产业工人奋斗、奉献的“工匠精神”来填充。在株洲,我的父辈们、还有一代一代的产业工人,有过“天当被盖地当床”创业史,有过“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奋斗史,有过“咱们工人有力量”的豪迈史。当一座座工厂、一件件产品从产业工人手中矗立、锻压、打磨和成型,那个时候,他们躬身的背影已经成为我膜拜的精神之相。从中,也锻造了我不屈不挠、精诚团结、勇为人先的个性。这种个性,当然是属于中国人的,属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株洲产业工人。后来,它像一面扬起的旗蟠,召唤着年轻的株洲人继续承前启后的崛起和奋斗。

    2

    我发现了作为株洲人的一个“秘密”,相对于各类历史、人文比较深厚、悠远的大、中城市,株洲人不“排外”,各种思想、意识、方言、俚语可以在这里碰撞、集结,最终在这里沉淀、生根、开花结果,以此成为城市群落中独特、惊喜的人文现象。形成这种蔚为大观的人文景象是因了株洲现代工业历史,在国家“一五”、“二五”规划时期,由于大量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驻株洲,从而也让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产业工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株洲,毕生奉献于株洲。他们或血气方刚,或携家带口,操着不同的口音,循着不同的生活习性驻扎于株洲,最终把如歌的岁月悉数挥霍。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缔造株洲,他们的眼帘,印鉴了株洲由小到大、从贫瘠到美丽的时代发展印记。

    3

    在岁月的历练中,当株洲的城市与楼房、道路与河流、乡音与俚语,随时间一次一次打磨,株洲这座年轻的城市因此变得更加铮亮了。我忽然发现,我讲的“秘密”已经不成其为秘密了,正是因为南来北往的人,他们共同负荷、承载、建设、美化着株洲这座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时候,株洲人已经创造了另一种属于株洲的时代人文特性:接纳、担当、融合、发展。秉承这种精神,株洲产业工人融入现代产业大潮,更迭意识,不断提升工业产能,朝着节能、环保、绿色的产业发展之路进发,服从大局,将清水塘原有的污染、产能落后的企业进行关闭。随之而来的是清水塘那片广袤的生产厂区在短暂的“寂寥”之后向工业遗址博物馆、向现代工业科研、贸易、服务进行时代意义的“精神嬗变”!

    一路向北,将是洗心革面的株洲清水塘;一路向北,将是株洲时代精神的集结和再出发号。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