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中国运鸿健康大数据曝光,健康指数不容乐观

    疾病发病趋势

    70%中国人过劳死危险

    76%白领亚健康

    20%患慢性病

    慢性病死亡率占86%

    中年死亡的原因中22%是心脑血管病

    世界各国前20位人均寿命排行榜

    数据概况

    1.6亿:血脂异常的1.6亿人(含高血脂)

    1亿:高血脂的有1亿多人

    2.7亿:中国高血压人口有2.7亿人

    9240万: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

    2亿: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2亿人

    慢性病、恶性肿瘤将成为

    威胁中国人健康的致命因素

    数据概况

    1.2亿: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

    10秒: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

    30秒: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

    30秒: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在这样的大数据面前,你能独善其身吗?

    疾病年轻化

    疾病年轻化

    2013年到2014年,35岁——

    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是

    |22%,美国是12%。

    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疾病年轻化

    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3000亿人民币元人民币。

    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将在2005年——2015年间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因为肝炎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亿元人民币。

    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

    慢性病的严重危害

    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6%。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接近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病例增加了近1倍!

    肥胖人口将达到3.25亿

    肥胖人口将达到3.25亿,未来20年将会增长一倍,腰围只要增长一英寸(2.54厘米),血管就会增长4英里,患癌风险高8倍!美国《保健事物》杂志报告: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疾病年轻化

    70后、80后已经成为癌症青睐的对象了。一项保险行业的数据显示,重大疾病平均索赔年龄是42岁!

    医疗大数据

    1/3: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40%:普通疾病的误诊率高达27%左右;重大疾病的误诊率高达40%左右。

    85%:英国研究证实:有85%

    的药品是无效的,对病人最好的措施就是尽量减少医疗干预。

    每天720个缺陷儿

    9月12日是我国“预防出生缺陷日”,监测显示,每隔30秒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相当于每小时30个,每天720个!

    青少年健康数据

    80%:80%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

    38%: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

    50%: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40-50%。

    80%:小学生近视率32.5%,初中生59.4%,高中生77.3%,大学生80%。

    中国7个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调查显示:

    我国超过80%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中国青少年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调查显示:

    目前中国2.7亿在校生蛋白摄入量,仅为标准的65%。

    铁、钙、锌严重不足,维生素A的摄入量仅为标准的15%。

    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

    北京中小学肥胖检出率为19.5%。

    其中10%出现脂肪肝,而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40-50%。

    2型糖尿病发病率20年间增长了11-33倍。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到的今天,究竟是什么让祖国的花朵变成了如此模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

    老年人健康数据

    202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严重阶段!

    骨质疏松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

    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为60-70%。其中骨折率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需要人民币150亿。

    全世界痴呆病人已达2400多万,平均每7秒增加一个,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约占全世界病例总数的1/4,平均每年增加30万的新发病例。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在5000-8000美元;2003年我国未富先老,人均GDP为1000美元。

    老龄化进程:法国115年,瑞士85年,英国80年,美国60年,中国18年。

    中国人寿命的三大“杀手”

    心脑血管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有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从而促使我国抗高血压、糖尿病治疗和降血脂药物市场空间逐年攀升。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

    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近几年来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心血管病死亡大幅增加。2015年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8.42/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4.79/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3.63/10万;城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4.84/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6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23/10万。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在持续上升,推算心血管病现有患病人数为2.9亿,每5个成年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中国现有脑卒中病人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50万,其他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近干万。估计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即每天9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2017中国癌症

    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

    到85岁,一个人患癌累积风险为36%;

    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

    甲状腺癌快速上升;

    4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

    中等城市,如重庆,武汉,济南癌症发病率最低;

    小城市男性和大城市女性发病率高;

    大城市男性:前列腺癌和肠癌风险高;

    大城市女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风险最高;

    癌症死亡率:小城市高,大城市低;

    死亡率排前的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

    中国癌症大数据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个,西部地区87个。覆盖人口共288243347人(包括男性146203891人,女性142039456人),占全国2014年年未人口数的21.07%,其中东部地区164062330人,中部地区81477272人,西部地区42703745人。

    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

    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肿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30岁以上人群癌症发病率快速增高

    从性别来看:

    男性60岁以下人群肝癌死亡人数最多,6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死亡人数最多;女性30岁以下人群肝癌死亡人数最多,30~44岁人群乳腺癌死亡人数最多;

    45岁及以上人群肺癌死亡人数最多。

    经过统计发现,总体来说,0~30岁组恶性肿瘤发病率均较低,3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快速增高,80~岁组时达到高峰,之后有所下降。

    我国癌症高发的主要因素

    我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率还将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广泛存在,我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率还将不断上升。近十年来每年增加约4%,调整年龄因素之后,每年增长约2%。

    男性患肺癌的多,女性患乳腺癌的多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分析》报告显示:

    全国2014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例)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方),中标率为190.63/10万,世标率为186.53/10万,

    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

    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

    我国各地区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名第一

    全球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调查显示,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男性新发病例、死亡病例最高的肿瘤,发展中国家男性肺癌新发病例数远超排在第2位的肝癌,但在发达国家中前列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新发病例最多的癌症。我国各地区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中部地地区男性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这可能与我国男性较高的吸烟率有关。肺癌在全世界女性中发病率排名第3、死亡率排名第2,发达国家女性肺癌新发病例数低于乳腺癌与结直肠癌,肺癌死亡病例数排名第1,发展中国家女性肺癌新发病例数低于乳腺癌与宫颈癌,肺癌死亡病例数低于乳腺癌。我国女性肺癌发病率排名第2,但在西部地区肺癌发病例数仍居第1位,所有地区女性肺癌死亡率排名第1。

    与其谈癌色变,不如及早预防疗养!

    癌症有1/3可预防,1/3可治愈,1/3可缓解,不要谈癌色变,要注意转变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检测,个性化疗养保健,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有10至15年的潜伏时间来纠正,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运动障碍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多巴胺的减少让运动神经没法正常工作,患者就会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的症状。通俗来讲,就是“让你不能动的病”。

    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中老年第三大“杀手”,而且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我国曾有神经内科的专家用“三多"来形容帕金森病——“聪明人得的多,中国人得的多,病的症状非常多。"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的患者近300万,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三分之一。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三大营养素供给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

    慢性病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

    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

    慢性病危险因素之——吸烟

    慢性病危险因素之——喝酒

    酒精摄入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000毫升

    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

    其中男性为11.1%

    酒精对人体的危害1.死亡:酒精会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另外由于换抑肝糖原的分解,导至血糖下降也可能有至命的影响。2.吸收不良微候群引起各种维他命缺乏间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伤害。3肝脏伤害: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4.胃溃疡: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5.神经系统伤害:譬如周边神经病变。6.大脑皮质萎缩:有报告显示部份慢性酒瘾者的大脑皮质有萎缩现象,也有部份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迹象。7.酒精性胎儿微候群:酒精在胎儿体内代谢和排泄速率较慢,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伤害。

    中国运鸿全面建设健康中国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医药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健康大数据可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是导致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四高的特点,而且发病隐匿性极强,很难发现发病征兆,一旦发病又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血管堵塞对于大脑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因为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慢性疾病对器官脏腑的损害是慢性的不可逆的过程,不要等慢性病发生了在想着治疗,而是要从现在,当您看到这篇文章的这一刻要及时重视、做全面健康管理预防!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