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

    小康路上,盐都交通跑出新速度

    多少个骄阳似火的日子,记下你挥汗如雨的付出;多少个星辰满天的夜晚,吟诵你风餐露宿的豪迈。因为有你,一个个梦想插上翅膀;因为有你,一条条大路拥抱远方。 ——题记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在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时代进程中,盐城市盐都区交通运输局近几年来攻坚克难,统筹规划,精密组织,科学施工,先后完成231省道、229省道、125省道、410省道、331省道盐都段,331省道接线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和高新区一批道路项目会战任务,谱写了全区交通建设与发展的新篇章。

    国省干线,铺通发展快车道

    盐都,盐城的市辖区,也是涉农区,除小部分区域在城里,大部分辖区都在农村。位于苏北里下河平原腹地的盐都,周边与3个设区市的4个县(市区)相邻,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但由于境内湖荡众多、河网纵横,历史欠账多,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曾在盐都交通系统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同志邵洪波,一直关心盐都的交通发展。他介绍,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大批国省干线开始建设,2003年又迎来第一轮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盐都交通建设却未能有大的起色,耽误了一段黄金机遇期。

    要把失去的机会补回来,拖慢了的速度提起来!2012年走马上任的局长顾勇,肩上的担子显然沉重许多。那时“十二五”已过开局之年,盐都境内连一条高等级国省干线也没有,横贯全区的盐金线还是多年前建成的一条老二级公路,如果拖一拖,还要再等上4年。而盐都交通等不起,盐都人民也等不起!

    怎么办?盐都交运局新组建的党政领导班子从盐都区情实际出发,从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决定紧紧抓住国省干线规划建设这个牛鼻子,打通盐都内通外联的大动脉。

    立言立行!盐都交运局迅速派人从南京请来了省交科院和东南大学的专家学者,重新进行规划编制,拉出了三纵三横的骨架方案。125、229、231、331、410省道等交通干线的规划方案,充分考虑了沿线的人口、集镇和经济节点的发展,把镇、街道、工业园区和旅游景点有机串联起来。

    光有规划不行,还必须纳入省里的项目计划盘子,才有配套资金支持。盐都交运局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由分工副局长带队,在省交通厅附近的快捷酒店扎下根来。他们每天跑省交通厅有关处室,阐述规划调整的意义和紧迫性,请求将盐都的项目规划调整进笼子。那一年,分工副局长和组员每个月待在南京22天。省交通厅同志被他们亡羊补牢、紧追快赶的精神感动了,盐都交通顺利搭上了“十二五”规划的“加班车”。

    2012年,是盐都交通人引以为豪的成功年,也是盐都交通大发展元年。他们一口气跑成了125、331、410等3条省道,在盐都交通发展史上写下了前无先例的恢宏篇章。

    项目计划被省里立项,接下来就是勘察、设计、招标、建设了。不过几年,125、229、231、331、410等5条一级公路,加上老盐金线,三纵三横的大通道,就从纸上的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盐都交通就此扬眉吐气,一举甩掉了落后的帽子。

    这平地而起的通衢广陌,宛若一根根柔美的绸带,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盐都大地上恣意飘舞,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色线。著名青年书法家曹万峰来盐都采风后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了“长袖善舞不见君,大道空留马行处”的诗句,以此礼赞奉献无言、马不停蹄的盐都交通人。

    日前,来到位于盐都西部的国家4A级大纵湖风景区。宽畅平坦的双新大道(125省道)横卧在西区腹地,将大纵湖与盐城市区紧密连接起来。盐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业先介绍说,原本从市里开车去景区要1个多小时,坐班车近2个小时,现在时间缩短了一半。南北向的231省道和东西向的331省道建成后,景区原来仅有一个方向入口的劣势不复存在,上海、苏南、苏中、苏北、鲁南、皖北等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盐都的旅游经济借机风生水起。

    在盐城市委工作的刘申庆,老家在盐都农村。他说,因为高标准的双新大道的建成,台湾农民创业园得以在盐都西区顺利落户,吸引了一批台湾同胞前来创业,有力推动了盐台两地农业交流和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

    这,不过是盐都交通大踏步追赶的鲜活缩影。

    据统计,2012年以来,盐都先后建设了全长31.52公里的331省道盐都段工程,这是盐都西部镇区融入大市区、也是大市区挺进盐都西乡的一条交通干道;建成了全长32公里的双新大道(125省道)一级公路,市区至大纵湖景区实现半小时通达;成功建设了当年享有“盐城市区第一桥”的青年路高架桥,总长达1.8公里;建成了主跨达100米的双新北路跨蟒蛇河大桥;建成了域内等级航道盐邵线、盐宝线51公里航道驳岸,助推水资源环境进一步向好;建成和正在建设盐城高新区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助力国家级高新区成功创建;建成了231省道盐都段,打通了盐都西部镇区南下北上的出口;完成了229省道改扩建、410省道、振兴路跨蟒蛇河大桥、高新区纬五路跨冈沟河大桥、盐渎路跨宁靖盐高速大桥等一大批重特大工程。

    目前,盐都境内公路里程达1852公里,公路密度18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盐城市前列。“十二五”期间,盐都交通基础设施投入高歌猛进,2011年投资仅4.5亿元,2012年高达10亿元,2013年超16亿元,2014年增至18亿元,2015年实现投入12.5亿元,累计达61亿元。“十三五”期间,盐都还将投入资金100亿元,全面改善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环境。

    策应国省干线建设,盐都交运局还规划建设了一批配套硬件工程,将骨干公路效应进一步发挥和放大。目前盐龙公交枢纽,大纵湖红星、楼主莘野客运站主体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盐都旅游经济区汽车客运站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省厅专家评审。盐城汽车客运西站也已进入内装修,预计年内启用。

    大交通正打通各种资源要素整合渠道,引领盐都经济驶上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这是盐都交通人锐意进取、拼搏奉献的结果,也是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农村公路,编织快速致富网

    没有农村公路,就没有农民的出路。农民兄弟的心声,击中了盐都交运的痛点,也点燃了交运人心中甘当“铺路石”的旺盛热情。2012年底,盐都交运局先行一步,主动作为,在苏北县区级层面率先拿出了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方案,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更高标准的乡村公路,密植盐都交通的毛细血管,实现更高层次的“村村通”目标。

    2013年,盐都交运局开展提档升级试点工作,共投入5000多万元,对11条54公里的县乡道路、16座桥梁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镇村公路发展规划,又投入6.7亿元对428公里县乡道路、421座桥梁进行升级改造。

    2016年,江苏省和盐城市先后出台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年行动计划,而此时的盐都正干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他们决定用两年时间完成3年行动计划,再投资6.62亿元,完成493公里县乡道路、435座桥梁的升级改造。

    据统计,盐都目前已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708公里,占计划的65%,新改建桥梁766座,占计划的84%。省交通厅下达的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计划项目16.7公里,已完工16.7公里,完工率100%。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已通达双车道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覆盖率达100%。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的等级公路通达率100%,路网密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数据是枯燥的,但未必乏味,从中我们直观地见证了盐都交通的巨大变迁。4年前,盐都交通人在省、市均未下达明确任务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加压力,主动攻坚,全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彰显了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

    灰土路没了,坑洼路没了,断头路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六七米宽的水泥乡村路和黑色化县道。荡漾在农民脸上的一波波笑意,是对盐都交通人最好的回报。

    在楼王镇果林村,村民们正往家门口的几辆货车上搬运今年刚打下的粮食。来自20公里外的北蒋镇远景村粮食经纪人蒋选祥,在给农户结算售粮款。老蒋亲眼见证了乡村公路的变化:最初,他是开着机帆船下去收粮食;后来,修了砖渣路、石子路、水泥路,他买了机动小三轮收粮;现在,兴建了6米宽的大路,穿村入户,他又买了货车。老蒋算了一笔账,过去路窄又不平,车子跑不开,一天只能收几车粮,挣300来元就不错了,现在跑车效率提高了,一天下来少说也能挣1500元。

    交通的改善,改变了路,更改变了贫穷。潘黄街道仰徐村,也是一个例证。

    过去从这个村去城里,花在路上的时间需大半天。而如今,眼前这条双向四车道公路,架起了老百姓的致富金桥。近几年盐都公路建设不断发力,从高新区向南新建了这条柏油路,离推进到仰徐村部仅剩下几公里。目前村里建起了旅游接待中心,发展了草莓、火龙果等水果采摘,乡村旅游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农民因此发了家,盖起了成片的小洋楼。

    盐都区副区长彭向洪表示,区上坚持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当作系统工程来抓,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集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河道沟渠整治等结合起来,通盘规划,统筹建设。这些纵横在乡间的道路,犹如一根根毛细血管,与国省干道、高速公路这些大动脉连在了一起,在区域内织成了一张密集的交通网,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致富。

    3月7日,盐城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盐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作,先后察看了S125葛武连接线、龙郭线和大尚线等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在建和已竣工现场,要求在全市发通报,深入总结推广盐都区提档升级的经验和做法。

    农村公路建好了,为农村诞生新业态提供了沃土。盐都区现有9个农村物流示范点,畅通了全区农副产品的外销渠道,尚庄番茄、龙冈梨果、大纵湖水产等特色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眼下在盐都区,所有行政村都开了淘宝店,建起了农家乐,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大学生施炜回乡创业,2016年10月在张庄街道仓头村创办了农村淘宝店,到目前运行10个月,已实现销售1200多万元。去年“双十一”当天,他的淘宝店以26万元销售额将仓头村带进全国“土豪村”,名列第九名,区领导勉励他再接再厉,将尽量多的地方特色产品推向阿里平台。

    管护创新,提升路域大环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化成了盐都交通人争创江苏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的强劲动力。2016年11月底,省交通厅组织了对盐都创建工作的检查考核,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盐都一跃成为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在盐城市9个县级行政区中独领风骚。

    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管养是关键。2016年,盐都交运局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按照“分级养护,建养并重、有路必养、有路必管、专群结合、确保长效”的原则,切实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盐都区在区、镇两级成立了养护机构,县道管养由区公路站下属的苏星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乡村道管养由镇、区和街道负总责,区公路站统筹行业管理。区镇两级还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保障机制,为管好、护好农村公路打下了物质基础。养路工王玉花兴奋地表示,“现在我们和公务员一样,由财政发工资,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借助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盐都交运局适时加大管养机构规范化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已创建省级示范镇2个、达标镇3个。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网格基本达到“机构精干、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新体制要求。

    盐都交运局还结合综合交通执法改革,构建了县道由区路政大队、乡村道由乡镇综合交管所实施分级管理的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全覆盖。在加大国省公路超限运输查处力度的同时,对重要的县乡道也开展了超限运输整治。现在,重载车辆绕行农村公路现象得到了遏制。

    近年来,盐都区建立了农村公路群管协管网络,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站,经常性开展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了路域环境。

    盐都交运局还督导各镇、区、街道,与养护人员签订养护责任合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坚持定线、定段、定人、定标准,每名养护人员配发必备的养护工具,保证了农村公路路面整洁、道路畅通、边坡顺直、桥(涵)排水畅通。

    管养并重,措施得力,有效促进了公路管养水平的提升,盐都区县道列养公路好路率99%,乡村道好路率达到80%以上。如今在全区1400多公里的养护路段上,每天都能见到身着橙黄色工装的养护工,在从事着各种养护工作。这,构成了乡间一幅流动的风景。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