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4.63万公里,增长20.9%,其中高铁增加到3.79万公里,翻了近一番,‘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十四五”铁路建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铁路基本覆盖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铁覆盖98%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
2008年8月1日,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30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型城市时空再无阻隔、经济民生连成一线,也就此翻开了中国发展的“高速”篇章。13年来,高铁网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相继打造出了京津冀、长三角、西三角、环海南岛等一大批高铁经济融合圈,在“四纵四横”主干网络连通全国中心城市的同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逐渐下沉,“同城化”“公交化”的铁路发展“红利”,为中小型、边远型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从“四纵四横”迈向“八纵八横”,在不断改善百姓出行条件的同时,中国铁路也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领跑智能、环保、低碳的新发展模式,逐渐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高质量”、生态环境“高颜值”的新路,使神州大地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
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增强了民族自信心。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发展变革也正是中国几十年来沧桑巨变的缩影,从飞驰的高铁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铁路事业蓬勃跳动的脉搏。从绿皮火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复兴号动车组,铁路成网铺满华夏大地,中国铁路不断实现技术革新,从过去的“交通大国”成为“交通强国”,从过去的“跟跑国”成为“领跑国”,七十年的发展,从“铁路线”到“铁路网”,从纸上蓝图到现实“拼图”,“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创造了百姓出行新速度、经济发展新动力和中国创新新高度,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不仅承载着国人的幸福出行的美好愿望,还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速度带给了人民更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增强了人民幸福感。多少年来,乘坐火车都是国人出行方式的首选,铁路以方便、快捷、安全的优势,深受大众的喜爱。如今,随着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不断提高,铁路行业也不单单只是运输客流、物流到达目的地那么简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运用到铁路运输服务中,使出行更快捷,更方便,更舒适。互联网售票、刷脸进站、车上网络WiFi全覆盖、订餐服务等新产品、新体验普惠大众, 智能环境感知调节技术,实现温度、灯光、车窗颜色等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和优化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在铁路运营管理方面,牵引供电、接触网、远动、通信、信号、客服、灾害监测、地震预警监测系统等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将让高铁的运营更加安全。今天的中国,天南海北的距离终于不再遥远,快捷、实惠的高铁动车真正成为了老百姓探亲、旅行的“滴滴车”,当出行越来越便捷,路途越来越舒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将越来越浓。
四通八达的高铁网,重构了发展新版图。我们常说“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铁路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铁路先行带来的不仅是人才流、货物流、信息流、的广泛高速传输,铁路也带动了沿线经济“多点开花”。密织如网的高铁网,不仅让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相关产业的带动与发展变得多样化,也让许多如珍珠一般散落的城市串联在一起,形成了“1小时通勤圈”“2小时生活圈”和“8小时交通圈”,“同城效应”和“双城生活”由梦想变为现实,“说走就走的旅行”由愿望成为常态,“流动的中国”更加生机盎然。中国高铁在促进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在逐步完善构建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版图。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中国高铁腾飞的时代,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高铁车轮滚动出崭新的“美丽中国”新画卷。中国高铁正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唱响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制造的最强音,中国高铁将继续发挥“交通强国”的运输优势,向着美好、向着幸福梦继续向前奔跑。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