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期间,成都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850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超过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将达65%。”3月10日,成都市交通运输局传来喜人消息,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大大提升市民通勤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轨道交通的规划,只是四川强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四川叠加的历史机遇,作为“先行官”的交通运输领域如何下好“先手棋”,实现交通强省的建设目标?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四川交通强省建设推进会上,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要围绕建设交通强省的总目标,加快推进四川由“蜀道通”向“蜀道畅”转变、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转变、由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向国际门户枢纽转变。
补短板 织密一张交通网
2020年12月23日,南充市嘉陵区李渡嘉陵江大桥顺利通车,也标志着四川省内河航运线上五大码头之一的李渡码头实施的“渡改桥”项目顺利完工,结束了该码头600年来为两岸沿河居民提供码头客运服务的使命。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座大桥,让李渡镇嘉陵江两岸近5万居民过江过得更快捷、安全。五年来,这样的桥越建越多,路网越织越密,“畅通”从祈盼变为现实。
据统计,过去五年里,四川省新建渡改桥251座、溜索改桥77座,彻底结束“溜索时代”;新建成高速公路212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居全国第三;国省干线规划里程4.1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34.7万公里,均居全国第一;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公里,新增181个乡镇和6844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198个乡镇和10087个建制村通客车;建成公路安保工程4.7万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45个,全国示范县10个,与河南省、山东省并列全国第一。
一组数据见证了更加畅通的四川交通基础网络:年度公路水路建设投资从2015年的1300亿元跃上2020年的19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8122亿元,较“十二五”增长29%,总规模居全国第一;公路总里程达39.4万公里,居全国第一。
“五年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由‘补欠账’到‘促发展’、服务水平由‘保基本’到‘上档次’的重大转变,‘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全面提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发展水平继续在西部领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罗佳明一席话振奋人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接下来的五年,“优化基础设施网络”依然是关键词之一。罗佳明表示,力争到2025年,四川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超过8000亿元。要新建成3000公里高速公路,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万公里,连通151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并新建成进出川高速公路通道11个,总数达到35个;新改建普通国省道90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三州三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5%,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到65%;新改建农村公路8.4万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65%;全省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7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80万标箱;实现所有市(州)均建有综合客运枢纽,除阿坝州外均建成多式联运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港口重要港区二级及以上公路100%连通;建成一批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普通公路、智慧航道和智慧港口。
提效能 优化运输服务质量
2020年6月30日,对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村子正式开通了“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线,过去村民们到达拖觉镇要步行近4小时,如今乘坐客车只要40分钟。
乌依乡阿布洛哈村乡村客运顺利开通,标志着四川全面实现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这也是四川省运输服务保障更加高效的见证。
“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公交车辆、公交营运里程、年客运量分别较“十二五”提高27%、22%、17%;全面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ETC用户总量突破1000万;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较“十二五”下降3.5%;全省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较“十二五”大幅下降……这组意味深长的数据,折射出四川交通运输服务品质的提升。
“以前是看‘有没有’路、‘有没有’车,现在是路‘好不好’、车‘快不快’;以前看货物‘能不能’运出去,现在是既要能快速地运出去,还要能以较低的成本运出去。”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追求的是速度和规模,现在既要速度和规模,更要质量和效率。
为此,“十四五”期,四川交通将围绕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好客运出行人民满意、货运服务降本增效、绿色交通和谐共生、行业管理共治共享等“四大行动”,建设城乡一体、便捷舒适的客运体系,畅达全球、经济高效的物流体系,低碳循环、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体系,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客货“123”交通圈。即123出行圈——都市圈1小时通勤、成渝地区2小时互通、毗邻省会3小时到达;123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物流货运费用明显下降。
在畅通水运网络方面,“十四五”期,四川水运规划将重点打造“一横五纵、两核四翼”,岷江、嘉陵江航道与长江黄金水道干支衔接、通达通畅,金沙江、渠江、涪江、沱江航道逐步打通断点堵点、有序贯通。
强合作 川渝共建双城经济圈
2020年4月23日下午,川渝两地首条跨省城际公交重庆潼南城区——四川遂宁磨溪公交线路开通,单程车费只需2—5元,还实现跨省公交一卡通用;12月7日,川渝首次联合开工的省际高速公路——四川开江至重庆梁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标志着两地交通协同联动进入了新阶段。
今年1月20日,“广安港—重庆港”集装箱班轮开航,船舶从广安港新东门作业区集装箱码头起航,仅两天即可抵达重庆港,再通过水水中转运输至江苏南通后,全程水路比陆路运输省成本40%左右。
自去年1月,中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四川交通积极扮演好“排头兵”的角色,召开川渝毗邻地区交通融合发展推进会等7次联席会议;川渝间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通道达17条;泸州、宜宾港至重庆“水水中转”班轮实现常态化运行,嘉陵江上从四川到重庆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2条;开通了8条省际公交线路;开启两地交通运输“跨界+联合”执法新模式。
在2021年四川交通强省建设推进会上,四川交通运输厅明确了2021年要重点抓好的十二项工作,其中就包括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试点等6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落地见效。
在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发展上,四川交通进一步明确,2021年要落实“1+6”川渝交通合作协议,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支持达州、遂宁、广安加快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
在道路建设方面,要加快建设泸州至永川等4条省际高速公路,建成及在建川渝高速公路省际通道达18条;加快推动G210线邻水高滩至渝北茨竹段等毗邻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消除瓶颈路、断头路。推进邻水、华蓥等“5+5”毗邻县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在水运发展方面,2021年将推进长江干支流航道、枢纽、港口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开通南充港至重庆港集装箱班轮,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到2025年,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