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在四川成都揭牌。这个围绕川藏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灾害防护、装备研制、运营管理等任务搭建的技术创新平台,成为了新型举国体制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试验田。中国铁路在创新的道路上又迈下了坚实的一步。
看得见、摸得着,铁路的变化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眼前,可谓翻天覆地。也许就在二十年前,白色标牌的绿皮火车,“哐哧哐哧”坐个十几个小时太普遍了。遇上过年回家,更是“热闹”,空间狭小、杂乱无章,人挤人站在过道上或坐在地上,连厕所都站了三四个人。“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的叫卖声,白酒味、泡面味混合的气味,这可能是现如今许多像笔者这样90年代人,儿时对坐火车普遍的记忆。
仿佛一眨眼就变了,现如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铁,时速350公里,犹如巨龙一般飞驰在广袤的大地上。高铁网越织越密,火车越来越快、乘车越来越便捷、科技感越来越足、越来越舒适省心。以前一天一夜的路程,如今也许只需几个小时。干净整洁的车厢,处处充满着现代的感觉。铁路“黑科技”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人们的认知,电子客票、刷脸进站、铁路e卡通、智慧车站、高铁外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一连串的新名词,让我们感叹中国铁路的变化、伟大祖国的发展。
这变化离不开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前进的启明星,是蓬勃向上的助推器,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国家需要创新,企业更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的助力,就不会有如今的乘车体验。
多年的创新之路,我们看出了中国铁路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表现着勇争科技创新先行者的担当,更折射出不断完善自我服务老百姓出行体验更美好的初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铁路一定更高速、更优质、更安全,可以在未来持续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