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完成新签合同额1068亿元,全年实现营业额54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36亿元,较上年度分别增长38.2%、16.5%、42.95%。
“中国中铁隧道局成长壮大的每一步都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中铁隧道局党委书记、董事长于保林说。
1987年,中国中铁隧道局在衡广铁路复线建成全长14.295千米的大瑶山隧道,打破了外国专家认定的中国人不能自主修建10千米以上隧道的判断。从那时开始,作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国家队,中国中铁隧道局以推动我国隧道技术发展为己任,开启了从引进学习到齐头并进,再到全面领先的中国隧道自强之路。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铁隧道局在西康铁路秦岭隧道首次引进TBM进行铁路隧道施工,在近30年的盾构施工中,中国中铁隧道局通过一项项超级工程,不断攻克盾构施工难题。
2020年8月,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中铁隧道局驾驶直径15.03米的超大盾构,成功穿越汕头海湾,攻克了海底孤石、基岩、8度地震烈度区等世界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周福霖等多名院士指出:汕头海湾隧道的成功实践,掀开了世界穿江越海隧道建设的新篇章。
不仅在国内,中国隧道品牌也在世界隧道舞台上大放异彩。2021年5月,中国中铁隧道局承建的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东段实现接触网一次性送电,标志着以色列第一条轻轨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该项目全长24千米,穿越以色列最繁华的五座城市,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的政府特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以中国工程的走出去,带动了中国设备、中国物资、中国技术走出去,实现了我国国产盾构的首次出口。”中国中铁隧道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曹彬说,“从1997年引进第一台国外盾构机,到2008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复合式盾构,再到中国盾构走出国门,我们奋斗了20多年。”
据统计,中国隧道总里程已超过4万千米,可以绕赤道一周,超过了除中国外的世界前十名国家的隧道里程总和,已完全掌握了20千米级隧道建设技术,正朝着30千米级、40千米级特长隧道技术迈进。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