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

    行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交通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习近平

     

    突破

    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6月3日,一条重要也不重要的消息几乎是在几小时内即被国内各大媒体热炒:又一段新的高铁线路——绵泸高铁内自泸段,从即日起开始进入试运行!

    媒体称:这标志着,这段高铁线路不久就将正式开通运营。

    十分有意思的是,在报道这一事件时不少媒体都不约而同地抓住了一件颇吸人眼球的事儿:在属于是这段高铁建设的一个项目的自贡变电所里,一台自主研制的能自行设定路线,实现自主巡逻,利用超声波雷达实现机体360度避障与防跌落的牵引变电所辅助监控系统机器人上岗试工作。

    事实上绵泸高铁内自泸段试运行,其最重要的意义上在于,它将使得中国在继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中国经济版图上因高铁而形成的城市群之后,又一个如此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崛起或曰出现,成为事实。

    按照当时人们的描述:这段铁道线建成通车后,四川省自贡市和四川省泸州市进入“动车时代”,内江、自贡、泸州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至成渝两地形成1小时交通圈。

    中国的高铁是进入本世纪之后的世界神话。在不少方面,中国高铁,已都是占据了世界第一和前列的位置。

    世界最密最长的高速铁路网在中国。至2020年底,中国已是共建成通车时速300~350千米高速铁路26条,时速200~250千米客运专线和干线铁路69条,时速200~250千米城市圈城际铁路14条,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全国及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不同速度等级的区域连接线衔接和城际铁路补充的四通八达、密如蛛网的高速铁路网,运营里程达3.8363万千米,占到世界高铁总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稳居世界第一,相邻大中城市间形成1—3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形成0.5—2小时交通圈,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高速列车运行数量最多、商业运营速度最高、高铁技术体系最全、运营场景和管理经验最丰富的国家。“绿色、智能、安全、人文”新理念,全面贯穿中国高铁的建设历程。

    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在中国。京广高铁设计最高时速350千米,运营时速为300千米;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珠三角经济区,纵贯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六省市,连结着首都北京和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五个省会城市及众多中等城市,运营里程总长达2298千米,是至目前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世界建造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在中国。京沪高铁全长1318千米,是中国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之一,设计时速400千米,铁路基沉降最大值未超过2毫米,桥梁墩台沉降未超过1毫米,大大低于15毫米和5毫米规定标准;同时整条铁路创新设置有故障自我诊断、自动报警和处置等智能系统,保证了列车高速行驶时的顺利通畅,至目前它仍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等级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高铁。

    世界首条高寒地区最长高铁在中国。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全程921千米,纵贯中国东北三省。所经地区冬季极端最低温度达-40℃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05厘米。铁路设计与建设者采用先进成熟的适应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的成套技术和经验,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运行时速350千米,是至目前世界上第一条高寒高速铁路和高寒地区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

    世界运营速度最快和荣获多项世界第一的高铁列车在中国。新一代标准高速动车组“复兴号”是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列车,试验时速达486.1千米,运营时速350千米,为世界最高运营时速的最快高铁列车。在高铁列车国家实验室测试中,其创造了605千米的运行时速,堪称世界之最。“由于流线型阻力小,加之车体宽,容量大等,单位时间列车运送旅客量居世界首位。同时,又由于车体的振动和冲动小,温度和湿度可调,刹车平稳,乘客舒适度位列全球之首,以优异的性能和特点获得速度、运送量、车体平稳舒适、节能环保等多项世界第一。再加上采用电力牵引,零排放,刹车制动能量回收率达90%以上,又成为节能环保领先者。2021年6月25日拉萨至林芝铁路开通运营,复兴号历史性地实现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

    世界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浮高铁在中国。2002年12月31日,磁浮高铁在上海开通运行。它是世界首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浮高铁,时速达430千米,以21 世纪理想的超级特别快车称誉世界。在上海磁浮高铁十九年之后的2021年7 月 20 日,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 600 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山东青岛成功下线。

    世界最大的高铁火车站在中国。北京南站2008年8月1日随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正式重新启用,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站房为双曲穹顶,外形系椭圆结构,远观似飞碟,内设24条股道、13座站台。它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高铁火车站,又是世界上最先采用太阳能发电的高铁站,以突出的绿色环保和节能等新理念,引领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全球最长的高铁大桥在中国。京沪高铁线路丹阳至昆山段的丹昆特大高铁桥,以全长164.85千米成为至目前世界上最长高铁大桥。它以特殊的建设及其桥梁长度,被称为全球第一长桥。其由4000多孔900吨箱梁构成。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地质原因和土地节约,全部采用了高架桥梁。至目前,它的长度是世界第一长桥美国庞恰特雷湖桥的四倍多。

    中国高铁就是如此这般地在世界上以人们难以想像的进步引领着这一全现代化的运输迈向新的境界。中国以拥有最庞大的超过世界总里程70%的高铁网络、最复杂的高铁运行环境、最庞大的高铁乘客数量,以及丰富的设计和强力的建设实践,实践中又诞生出最伟大的高铁标准,不断地催生出最好的中国高铁技术的模式前行,成为闪耀世界的亮丽名片。

    因而,6月3日的绵泸高铁内自泸段试运行,在中国高铁建设进程中,是一个虽重要但实际上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普通事件。仅在进入2021年以来,在此事之前的四个多月前,还有另一好消息也好让人高兴了一段时日:正线全长约180千米,设计时速为350千米的徐连高铁通车运营。

    更早一些,还有全长106千米的北京至雄安新区的城际铁路,于2020年12月27日全线贯通。它是全国铁路建设中首条全线、全专业、全过程采用BIM技术实现虚拟建造的数字孪生铁路,以350千米设计时速,被誉为新时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标杆和典范。

    2020年,尽管有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中国依然有3918标准组、31340辆的动车组行驶于巨大的高铁网络体系之中。仅复兴号动车组,至2020年年底,即已累计安全运行8.36亿千米,运送旅客8.27亿人次。

    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速铁路,在深度甚至是剧烈地改变着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高铁网覆盖了中国高逾94.7%的百万以上人口城市!

    回溯

    突飞猛进的中国交通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经过建国72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建设,中国的交通,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规模、运输服务质量、技术装备等方面,还是在发展理念转变、体制创新、市场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模式”。

    铁路建设和运输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从2004年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开始,以高速铁路建设的新成就对世界铁路建设纪录的不断刷新为标志,随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2006年建成,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14.6万千米的铁路运行里程,复线率达到59.5%,电化率达到72.8%。铁路路网密度高达152.3千米/万平方千米。如此高密度的铁路路网中,2020年运行的铁路机车数量达2.2万台,年旅客发送量高达22.03亿人,货物发送量45.52亿吨。而且,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2306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互联网售票比例超过80%,网络购票、自主取票、电子客票、移动支付、在线选座、站车WiFi以及异地购票、全路通退通签等便民利民服务,大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建设举世瞩目。新中国成立72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以高速公路里程16.10万千米为标志,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19.81万千米,公路密度高达54.15千米/平方千米;其中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94.45万千米,占到公路总里程比重为95.1%,高速公路车道里程72.31万千米,稳居世界之首。共有1840.89万客位的61.26万辆载客汽车,15784.17万吨位的1110.28万辆载货汽车,运行于这巨大的有着严密体系性的公路网络中,完成营业性客运量68.94亿人,货运量342.64亿吨。

    多项超级桥隧工程达到世界之最。与道路建设通车里程不断延伸相同步,中国桥隧建设实现全面进步。至2020年末,全国公路桥梁总数达到91.28万座、6628.55万延米。其中特大桥梁6444座、1162.97万延米。公路隧道21316处、2199.93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1394处、623.55万延米。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上最高大桥北盘江大桥、世界首座六线铁路桥大胜关公铁大桥、在建的世界悬索桥中位列第一双跨连拱世界高速铁路跨度最大主跨1120米五峰山长江公铁大桥、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主跨1092米公铁两用桥梁沪通长江大桥,世界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世界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上海长江隧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川藏线雀儿山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隧道—祁连山隧道、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等等,一个又一个“最长、最高、最大”纪录不断被写进世界桥梁和隧道建设史,“中国桥、中国隧”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新品牌!

    先进的大型港口建设连通世界。中国的大型化、专业化港口建设1985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至2020年末,中国22142个生产用码头泊位中,万吨级及以上高达2592个。2017年投入运营的上海港洋山港区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有7个位于我国,现代化的大型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通畅的内河黄金水道通贯华夏。数十年来,中国对内河航道如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湘江等相继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治理。党的十八大以后,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启动。长江现在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航运最繁忙的通航河流。2010年完工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迄今为止都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河口整治工程。至2020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77万千米,等级航道里程6.73万千米,占到总里程比重52.7%;水上运输船舶全国拥有量达到12.68万艘,其净载重量27060.16万吨,载客量85.99万客位;集装箱箱位293.03万标准箱。2020年全国水道运输完成客运量1.50亿人,货运量76.16亿吨。同时,海洋货运量达到38.01亿吨。

    广泛覆盖的民用航空发展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民用航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至2020年末,全国241个颁证民用航空机场,237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中,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上的通航机场达到85个;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0000吨以上的通航机场59个,中国民航全年完成客运量4.18亿人,旅客周转量6311.25亿人千米。其中国际航线完成956.6万人,货邮运输量达676.6万吨。首都国际机场2017年即以旅客吞吐量即已达到9579万人次位列世界第二,香港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也分别位列第八和第九。

    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发达国家拼舒适。上世纪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以上海地铁一号线、北京地铁复八线、广州地铁一号线建设为标志,中国真正意义上以交通为目的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至2020年末,中国建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226条,运营里程逾7354千米。其中地铁线路189条、6595.1千米,轻轨线路6条、217.6千米。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达到70643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48.21万千米。这样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之上,中国70.44万辆城市公共汽电车、49424辆城市轨道交通配属车辆和139.40万辆巡游出租汽车,即使是在新冠商情严重的2020年,全年依然完成城市客运总量高达871.92亿人。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在建里程即已均居世界第一,上海和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以732千米和685千米在世界城市排名中占据了第一和第二。

    快捷的快递大国里天天都生出太多太精彩的市俗故事。如果说中国的邮政业是一曲长调的歌;那么,其中的快递,便是太多的孔雀振翅后纷飞的多彩羽毛,丰富,并且生动,而又鲜活。2020年,中国的邮政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4.2亿件,包裹业务2030.6万件,报刊业务172.2亿份。而快递,于疫情下的中国百姓,是逆势地,传递了太多的快乐。全看书全行业完成业务量833.6亿件,年增长31.2%。各个快递电商平台,凭依着强大的交通和通讯支撑,几乎将任何一件事儿,一个月日,都赋于某种吉祥甚至仅只是机趣的意义,发起一轮一轮的网购热出来,商家个个赚得盆满锅满。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达到了8795.4亿元,增长17.3%。

    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的油气管网建设等等领域。

    中国交通排在世界前列领域的很多,中国鼓舞人心的交通建设的故事以及这一领域引带起的动人的故事太多太多。

    进步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从内燃机车到绿皮火车再到如今穿梭于神州大地的高铁,中国高铁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纵观历史,我国的高铁发展历程不可谓不艰辛,从落后追赶到齐头并进再到领跑世界,每一过程中都凝聚着无数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在从东京去往京都时,第一次乘坐了日本的新干线。邓小平同志在车上对工作人员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合适了,我们适合坐这样的车。”随着电视节目的转播,民众第一次对于高铁有了概念。

    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完成,《报告》就我国如何建设高速铁路、建设什么样的高速铁路达成了共识,开启了对高铁的初步探索。

    而同一时期,广深铁路电气化改造计划启动,使用由瑞典租赁的高速动车组将时速提到160千米/小时,作为准高速铁路的试验线路进行营运,广深铁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高铁发展起步的试验田。

    直至2003年,我国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秦沈铁路线路全长404公里,总投资150亿元,设计速度为250千米/小时,衔接着中国华北与东北地区,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度”321.5千米/小时即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的。与此同时还有“先锋”“蓝剑”等国产高速列车。秦沈铁路的立项,为中国日后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储备了大量的技术与人才,是中国宏伟高铁计划的先驱者与探索者。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超过1.2万公里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确立,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逐渐形成“八纵八横”主道路为核心,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2004年6月17日,铁道部委托中技国际公司为铁路第六次提速进行200公里动车组招标。这次招标为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为高铁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对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学习吸收与再创新,“和谐号”应运而生。2007年4月18日,中国第一列正式开行的动车组,时速200千米/小时的“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从上海站出发开往苏州,中国铁路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正式开始。“和谐号”的出现在短时间内满足了人民的出行需要,更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成为了世界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80千米动车组的国家之一。

    至此,中国高铁建造技术追上了世界的脚步,与其他大国高铁齐头并进。

    2008年8月1日,被誉为“中国高铁试验田”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始运营,全长120公里。京津城际高铁的运行勾通了京津来往的桥梁,使得京津两地的资源配置以及生产要素更为方便的置换与协作,加快了京津冀一体化的速度。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设计时速为350千米/小时的高速铁路,北京与天津往返的时间被缩减至半个小时,人们出行的便捷程度大幅度提高。著名艺术家阎肃在乘坐京津高铁后表示:中午从北京到天津吃包子,下午回去还不耽误上班。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运行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革,更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正式运营。武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中呈南北走向的一纵,全程1069千米,采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CTCS-3级世界先进列控技术,初运营速度达到350千米/小时。武广铁路铺设的是具有世界先进高铁水平的无砟轨道,比之传统的有砟轨道,这种轨道的使用寿命更长,结构更加稳定;而该轨道采用的百米定尺钢轨连续焊接工艺保证了线路的平滑流畅,旅客坐车时不会感受到颠簸,出行十分舒适。

    武广高铁的出现提高了我国铁路网的运输能力,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对三角洲经济转型以及泛珠三角洲区域各经济结构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郑西高铁的施工难度极高,因为湿陷性黄土土质非常松软,承载力低下,遇水便凝结沉落。在这样困难面前,铁路建设者迎难而上,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自主研发出了深层地基变形观测新方法和装置,建立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铁铁路沉降控制技术体系,保证了郑西高铁的顺利施工。

    郑西高铁的运行证明了我国拥有在复杂地貌修建高铁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高铁自主创新体系。

    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全线开通,这是中国东西向铁路中里程最长的铁路。至此,“四纵四横”高铁干线网基本成型。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

    “复兴号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列车,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又一大突破,意味着我国的高铁制造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复兴号速度高达350千米/小时,最高时速可达400千米/小时,是世界上运营时速最高的高铁列车。

    复兴号的顺利运行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铁关键核心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运营,全长91公里,设6座车站,设计速度最高可达350千米/小时。京雄高铁的研发打破了传统的大型铁路建造模式,广泛应用了最新移动设备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前沿科技,首次实现了计划、施工、运行三维数字化智能管理,并逐渐形成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的铁路技术体系,成为了世界智能高铁的新旗帜。

    2021年我国铁路规划完成旅客发送量31.12亿人次、同比增长百分之43.7,货物发送37亿吨,同比增长百分之3.4,全面完成铁路投资任务,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3700公里左右,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持持续稳定。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中国人民在高铁建造中一直砥砺前行,落后时不惧困难,虚心学习他国先进技术;进步时也不墨守成规,勇于不断改革创新,建立起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铁技术与体系;领先时则戒骄戒躁,不断完善自身,将高铁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再向高科技进行转变,未来中国高铁还将不断进步,继续领跑世界。

    展望

    迈向交通强国之路

    《达坂城的姑娘》中唱的那个石头硬又平西瓜大又圆的达坂城,曾经只是一个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的县辖区。二十多年前有人去新疆旅游参访它的时候,它就如同一个小村子,东西两排村居间夹一条约是四五百米长的街路,不要说歌曲中辫子长眼睛真漂亮的姑娘,就是人,也见不到几个。街东头一个白色透光材料封顶的农贸小市场里,卖菜、肉和农用物资的摊主至多也就二十余,买东西的人还没有摊主多。有人到区公所所求证《达坂城的姑娘》趣事,公所党办一个小伙子,是只一次一次羞涩地笑。倒是公所前两尊体现《达坂城的姑娘》题旨的一老人一少女雕塑让笔者解了失望,拍得两张照片登车东归。

    故事可以牵拉得很远。在1959年兰新铁路通到哈密之前,内地与新疆,只一条312国道和一些断续的便道相通,是“千里山河一线牵”。兰新线通到哈密后,也只变成了一线半牵。后来,兰新线通到了乌鲁木齐;再后来,又自乌鲁木齐修通了通往哈萨克斯坦的国际铁路。最终,在又几十年过后的2014年,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兰新高铁,通车了。由是,从内地通往新疆,终于多了一条兰新第二双线。

    就是自那之后,达坂城变样了。今天,达坂城已经被纳入乌鲁木齐市辖区,下辖柴窝铺等四个片区管委会和东沟、达坂城等三乡一镇。达坂城镇建设成了占地750亩的达坂城古镇景区,里面布了达坂城古城遗址、王洛宾艺术馆、仿车马店诸等,每天,都有许多游人坐着高铁,乘着大巴,甚至坐飞机到乌鲁木齐之后东返,纷涌至这达坂城来。

    一条道路,一座小城,就是如此地演绎了芳华年华铅华的传奇。

    有人就此日前专门打电话给新疆的维吾尔语播音员朋友阿丽娅求证。阿丽娅极兴奋轻快地作了肯定的答复,并发来一首此前造访达坂城时写的一首小诗:

    一条玉色的长龙从博格达雪峰的东面飞来,

    万千天南海北的宾朋如快乐蝴蝶激情满怀。

    热瓦甫弹不尽达坂城人歌儿般的幸福生活,

    长辫子大眼睛的达坂城姑娘早是别样风采。

    ……

    然而,中国交通人永远不会在既有的成绩单面前止步。中国坚执地要不停步从交通大国走向交通强国。

    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沟通、贸易沟通、资金沟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论述传遍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岳三山。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贯通升级,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交通通达深度,推动区域性铁路建设,加快沿边抵边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道路安全设施。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优化枢纽场站布局、促进集约综合开发,完善集疏运系统,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铁路企业改革,全面深化空管体制改革,推动公路收费制度和养护体制改革。

    202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未来十五年中国交通作出了科学规划。

    中国交通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交通发展从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从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1年5月27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际运输论坛(ITF)2021年峰会上向世界同行介绍了中国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

    高路入云端,长桥架海上。行五洋,走百国,中国人有太多的豪迈!

    日出江华,热风吹雨,中国交通人就是以这般的壮怀开创交通运输事业未来的红胜火的激情和洒江天的气魄。

    进入2021年以后,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上下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当好先行的建设如火如荼。京滨铁路、京秦高速等项目建设在加快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京雄高速河北段等雄安新区对外骨干通道等建设在抢时突前,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发展相关项目建设、长三角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在谱写南中国的新时代诗章。在这一系列一系列的系统性工程建设中,一处处工地上,一座座车间里,乃至一个个会议室里、实验室里,彻夜的灯火,都在为加快发展快货物流,促进一体化融合,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加快推进客运“一体化”、货运“一单制”、交通“一卡通”和信息服务“一站式”,以及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发展、推进东北地区打造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的交通枢纽、推进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推进东部地区先行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统筹支持新疆、西藏交通运输发展等等,以激情和实干,点燃“流动”中国的辉煌未来。

    中国交通人就是如此地奋力于一个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建设,并且还将开始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一条条道路通车,是伟大实践下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2021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7月22日上午,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川藏铁路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调研。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时的谈话,让中国中铁二院拉林铁路设计、兼项目执行人员备感振奋。

    他们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关键性作用,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坚持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化作前进动力,为实现西藏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实习记者/付有祥 刘俞灵)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