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

    广州交委:五大工程打造“颜”“质”交通

    广州交委:五大工程打造“颜”“质”交通

    公交行驶在广州海珠桥的快速公交路线上。 通讯员供图

    高速公路环境干净了、公交车长服务更优质了、共享单车停放管理更完善了……今年来,广州的交通环境和服务水平再上一台阶。这些市民能够切身体会到的改变和广州交委的“1+5+18”行动计划息息相关。

    今年6月,广州市交通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1个目标”、打造“5大工程”、实施“18项行动”,重“颜值”也重“品质”,全力打造广州交通环境和服务的“升级版”。

    新快报记者 代国辉 通讯员 交通宣

    清洗31条965公里高快速路 顽固污垢无踪影

    常年以来,高速公路上存在一些高粘度污垢,有反复清洗不净的特点。针对这一难题,市交通部门积极研究新技术与新型工艺,引入高效机械化清洗设备,成功将这一难题解决,还公路以清洁。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交通部门顺利完成全市31条高快速路965公里长度的重要附属设施的清晰工作。当中,累计清洗主线里程四面防撞墙3860千米,隔音屏262千米。此举让这些多年以来未清洗的公路附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为让公路环境长期保持整洁,市交通部门建立健全路域常态化保洁机制。通过制定落实巡查、上报与通报机制,颁发行业保洁标准,建立联络与督导机制,确保高快速路的常态化保洁机制落到实处。

    优化新开公交路线49条

    推行“车长制”保车厢安全整洁

    市交通部门积极兑现2017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承诺,大力推进公交线网布局优化。记者从市交通部门了解到,今年截至11月底,广州已实施优化及新开公交路线49条。

    今年,市交通部门在公交行业推行“车长制”,公交司机变身公交车长。称谓改变的同时,一车之长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车厢的安全也更有保障了。公交车长着新装换新颜,以更高的安全和服务标准“爱车如家”“待客如亲”。

    为给乘客提供整洁干净的车厢环境,市交通部门推进公交服务设施设备环境整治,安排站场人员每天登记检查不少于300台公交车的卫生保洁情况,发现问题督促企业立即整改。

    23项措施打造“平安交通”

    排查风险点、危险源3406个

    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市交通部门制定并落实了23项“平安交通”重点整治措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护公众出行安全。据统计,今年前11月内,全行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实现同比双下降。

    一方面,市交通部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严把“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关,全面落实长途客运实名制购票和查验制度,深入开展“安全带—生命带”专项整治,加强公共交通行业监控、定位及数据分析,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创建工作,实施了一批国省道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另一方面,市交通部门健全交通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组织排查行业风险点、危险源3406个,常态化组织8个督查组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督促整改问题隐患2500项。

    打造城市慢行系统

    规范交通市场管理

    在规范交通市场管理方面,市交通部门积极主动出击,规范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管理。

    单车出行回归城市考验着城市在慢行系统上的规划。记者了解到,当下,广州已建成超过22公里的自行车道示范路,每个区不少于2公里。在广州打造城市慢行系统中,自行车道的建设成为必须完成的硬指标。

    目前,广州正逐渐加大对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的投入。在此前10月13日的广州市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市交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小钢透露,广州在打造枢纽型网络城市大交通的格局中,完善宜居、安全的慢行系统也在规划之中。

    在规范管理方面,市交通部门出台了自行车停放设置技术导则,叫停新车投放,会同多部门共管共治,强化单车停放秩序。

    大数据应用助力广州

    打造枢纽型网络城市大交通

    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市交通部门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大数据中心、智慧感知平台、综合业务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大数据应用体系,,推进感知技术、机器人等多项新技术应用,提升枢纽型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水平。

    广州率先在全国推出定制出行的“如约”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布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行讯通”APP、上线公共交通羊城通二维码支付等。

    市交通部门表示,下一步将以全力做好《财富》全球论坛交通保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工作不断深入,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努力实现运输服务准时、便利、安全、舒适,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和综合环境进一步提升,促进交通环境改善和服务提升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