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

    日兰高铁一周年,山河通途惠民生

    去年盛夏,一缕钢铁长虹飞越山河,日兰高铁全线贯通。呼啸而过的列车将山东省日照西站,与河南省兰考南站间的行程压缩至2小时4分,更在鲁豫大地上刻画出时空折叠的奇迹。黄河岸边的兰考居民与鲁东沿海商贾往来加密,同时也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于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局面为之一新,这正是日兰高铁周年最生动的具象表达。

    经济动脉澎湃,山海资源高效对流。日兰高铁如强劲纽带,激活了鲁豫经济大循环。高铁一通,直接打通了“断头路”的庄兰段,区域协作的棋局随之豁然开朗,山东沿海的工业品与河南内陆的农产品,通过这条“350公里时速走廊”高效流通。兰考的优质小麦、特色农产品朝发夕至山东市场,极大地实现“陆海牵手”的资源优化配置,物流成本也显著降低,并且两地企业在更大市场搏击风浪。这条“经济动脉”更引来投资活水,沿线产业集聚升级加速,城乡就业空间持续拓宽。

    文旅交融升温,山河共悦照进现实。“朝饮胡辣汤,午品海鲜宴”,高铁让鲁豫双城生活成为日常风景。因高铁而焕发新机,“好客山东”与“老家河南”的文化更具亲和力,山河贯通助力鲁豫经济带提速,鲁豫两省不断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产业链协同,借助高铁动能的便捷交通,为“鲁豫同发展”明确了合作的方向,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全方位合作的发展格局,为“鲁豫一盘棋”奏响了合作的序曲,也点燃了文旅热潮。

    今年暑期,在毕业旅行、亲子游、研学游、赛事游等带动之下,文旅市场热潮涌动。为了满足消费者从“泛观光”转向“精体验”的升级需求,山东重金打造的六大“破圈”景区,加大夜经济+数智化的“江北水乡”,以及青岛东方影都打造“电影科技+旅游”综合体;而河南则推出古都潮流体验、中原美食寻味、中原瓷器文化之旅等线路产品,打造“老家河南·郑州过年”“大宋中国年”等文旅消费新场景。依托高铁迎来文旅“一城双站”的热潮,区域要素流动从未如此酣畅,还努力携手缔造生机勃勃的“文旅共同体”。

    日兰高铁全线通车,东西客流方便度大大提高,对位于鲁南和苏北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带来极大的冲激和新的机遇。淮河生态经济带在空间布局上,构建“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总体格局,无形中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紧密相联,从而路通则旅通,构建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局面,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曲阜“三孔”景区儒风浩荡,新郑黄帝故里璀璨源远,鲁南“一山一水一圣人”黄金线路与中原黄河文化带交织成网,一条轨道让山海之美触手可及,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乡土焕发新生,振兴之路借轨延伸。高铁穿乡而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庄寨站周边,金黄麦浪与多彩蔬果搭上快车,直达城市餐桌,农民的“烟火之约”有了更广阔天地。蒙山站所在的平邑县,“中国金银花之乡”的标签随列车声名远播,特色农业借力出山。高铁更打通人才“回流通道”,曾经因交通不便远赴他乡的务工者,如今可朝出暮归,返乡就业渐成趋势。

    区域协同升维,发展格局战略重构。日兰高铁绝非孤线,它与济郑高铁形成“双龙入豫”之势,在“八纵八横”蓝图中织密关键一环。自此,山东半岛通往中西部的大门敞开:1小时抵郑州、3小时达西安、6小时至成都的交通圈成为现实。将河南“十省通衢”的枢纽地位与山东亿吨大港的海洋优势,推动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开放新格局,鲁豫两省产业协同创新,由此提速碰撞交融,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共赢。

    日兰高铁线,是一条改写生活的“幸福路”,曾几何时,中原百姓看海是奢侈的远行,“折腾大半天”的疲惫消磨了多少向往。如今“高铁把大海‘送’到了眼前!”飞驰的车厢里,民生温度随轨道延伸。这是一条激活山河的“发展轴”,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关键纽带,日兰高铁让两大经济引擎——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实现深度握手。这更是一条通向未来的“希望轨”,一年只是起点,日兰高铁成为文化互鉴、民心相通的桥梁,不仅消除地理隔阂,更成为区域发展的时代命题。

    车轮滚滚,山海同歌。日兰高铁一周年的答卷证明,一条路,能唤醒沉睡的风景;一列车,可拉近千年的守望。日兰高铁的故事已融入寻常烟火,这条472公里的轨道,是山河共悦的纽带,是资源奔涌的河床,更是区域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日兰飞驰一周年,使得“鲁豫”有约,山河同欢共悦,这幅山河共舞、百姓同欢的壮丽画卷,必将随着中国速度铺展,共同谱写辉煌灿烂的时代新篇。(黄金水)

    (新媒体责编:fujia1125)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