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

    广西打造交通运输营商环境新优势

    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召开全区交通运输系统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

    广西交通厅提出,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将围绕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通过做好六个方面工作,着力打造交通运输营商环境新优势,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富民兴桂事业、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

    深入实施简政便民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取消港口开工、港口危险货物乙级安全评价机构备案,取消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核。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按照“六个一律”要求清理涉及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的各类证明和盖章环节,2018年底前形成区、市、县、乡、村五级统一规范的保留和取消证明事项清单。建立完善“一事通办”审批服务标准规范,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动实施行政审批非主审要件的缺项受理和“容缺后补”制度;3年内,实现全行业绝大部分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

    切实推进项目审批提速。精简优化投资许可审批,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备案类项目在线申报、即到即办;总投资400万元以下的审批类项目取消初步设计审批。建立全行业、多部门、多事项、跨层级的并联审批制度,大幅压减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时限;落实审查咨询机构与行业管理部门“双审制度”。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对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做好北部湾千万标箱现代化港口工程、都柳江梅林航电枢纽工程等自治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的推进协调工作。

    积极落实利企降本措施。推动惠民惠企政策落地生效,今年7月起,停收六寨至河池、河池至都安、隆林至百色、那坡至靖西、靖西至崇左、三江至柳州等高速公路一类桥隧车辆通行费。将货车的城市道路和桥梁通行费标准降低50%;全面停收公路路产补偿费中的增设道口费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费。今年11月前,将货车计重收费吨位标准按国家合法吨位标准由55吨调整为49吨。将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减半政策的实施范围延伸至西江经济带沿线。对经认定的进出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域和东兴、友谊关、凭祥铁路3个口岸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在全区内减半收取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货车ETC通行费优惠幅度提高至5%。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构建“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农村综合物流体系,推动交通物流提质升级。

    务实加快南向通道建设。建设以南宁为中心,辐射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黔中、滇北、北部湾、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网;加快沿海港口码头的新建和改造升级,推进专业化泊位和深水航道工程建设,逐步构筑起出边、出海、出省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推动恢复中越跨境货运直通车,3年内推动实现由广西口岸经越南至GMS国家的跨境直达运输,把南向通道打造成兼顾成本与效率的便捷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着力搭建电子政务平台。推动数字交通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做到线下办理的业务可以线上办理,实现“时时在线、事事能办、处处可办、件件可查”的电子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建设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共享平台、广西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与自治区、交通运输部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加快实现“一窗受理、材料共享、部门联动、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电子监督”。

    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坚持依法行政,积极优化营商软环境;强化后续监管,切实把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打造开放的监管体系,维护有序的市场秩序。完善诚信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信用数据归集共享;推动政务诚信建设;健全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通过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方式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着力创建“信用交通省”。

    据了解,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落实降本增效措施,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先后分4批取消和下放了自治区级行政审批事项21个大项92个子项;行政审批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出台了22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公路大件运输许可跨省在线并联审批实现“一地办证、全线通行”;取消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收费,停征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收费公路“绿色通道”及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减半收取通行费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每年为企业减免费用约15亿元;主动降低钦州、北海港引航费收费标准,每年累计为企业减免费用约1.35亿元;广西2个项目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