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交通

    深圳:治理创新让交通提速

    “神了!早上我从西往东走,这条黄线划的车道是顺着我的方向的,中午我回去拿个东西,车道怎么就变去对面方向了?”在深圳工作的庄女士前不久在朋友圈里发了条信息。

    日前,记者从公安部在深圳召开的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庄女士说的车道叫潮汐车道,并且是国内首创的“遥控护栏+灯控”组合潮汐车道,护栏装了滑轮,能够实时根据车流横向移动,智能控制实现车道切换,让道路更畅通。

    “深圳是创新立市,城市交通要提速,还得靠创新。我们坚持运用系统思维推进协同共治,运用法治思维落实主体责任,运用创新思维促进能力提升,积极探索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的路子。”广东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深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徐文海说。

    据统计,近3年来,深圳晚高峰平均车速维持在26公里每小时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12年平稳下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拥堵程度却排在全国第二十五位。

    精细组织:“绣花功夫”疏通交通每个环节

    交通拥堵,典型的“城市病”,市民生活的一大“痛点”。以深圳为例,近10年来机动车年均增加20.85万辆,目前总量高达323万辆。另一方面,路网资源先天不足,每公里道路车辆密度510辆,全国最高,加之毗邻香港,每天15个口岸还有平均4.3万辆的机动车过境……面对道路交通新形势,深圳公安交管部门深刻认识到,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亟须通过“绣花功夫”,盘活交通存量,提升通行效率。

    十字路口是交通拥堵的高发地,如果交通参与者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甚至不小心发生剐蹭、碰撞,交通秩序就会变得很糟糕。对此,2015年11月,深圳交警在40个主要路口试行左右车道车辆交替通行模式:即车辆汇聚时,无论前方有无车辆,都必须让右侧车道第一辆车先过,左侧车道头车紧随其后。如此左右交替,有序汇流,被形象地称为“拉链式”通行。记者了解到,小改变迎来大变化,从现场取样统计数据来看,短短一个多月,各路口交替通行率平均由实施前的35%提高到93%,相关路段的事故警情下降了接近四成。2016年起,“拉链式”交替通行已在深圳全市范围内推广。

    如果说潮汐车道、拉链通行是在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的“供给侧”做了很多工作,多乘员车道措施就是扭住“需求侧”发力。多乘员车道是指专供承载2名以上乘客的汽车行驶的车道,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使用效率。2016年8月1日,深圳在滨海大道设置首条多乘员车道,辅之以电子警察和铁骑队巡逻执法,将道路由“通行更多的车”向“通行更多的人”转变。据统计,这项改革创新实施以来,道路空载率下降11%,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小时多运送870人。

    精准查控:“情报主导”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某日,深圳罗沙路上行驶的一辆白色汽车被交通监控盯上了,因为这辆车的登记车主此前因醉驾被查,驾驶证被吊销。交警铁骑随即予以拦截,出乎意料的是,司机理直气壮地拿出了一本驾照,经现场核实为真,驾照照片和司机一模一样。

    交警立即将驾照信息发回指挥中心,请求深入核查。后台系统大数据比对很快有了结果:这本驾照的主人刚刚办理了登机牌乘机飞往外地,此时不可能驾车行驶在深圳街头。面对交警质问,司机无言以对,只得吐露真相:驾照是她双胞胎妹妹的。

    双胞胎也能被精准甄别,这得益于“铁骑勤务+情报研判”组合。2016年3月,深圳市专门组建了800人的交警铁骑队,每天总巡逻里程近2.9万公里,实现静态值守向动态值守的转变。

    如果说“铁骑勤务”给交通管理接上了“最快双腿”,那么“情报主导”则是装上了“最强大脑”。“以前巡哪里、干什么,全凭经验,是否查得准、找得到,全凭运气。如今,我们整合并盘活各种休眠数据、孤岛数据,建成全市交警共享共用的智能中心、情报中心、队伍管理督查中心、宣传运营中心,让交通管理更精准更高效。”铁骑女警钱文隽说。

    大数据研判,管车也管人。长期以来,行人闯红灯是城市交通的一种“痼疾顽症”,可如今深圳用上“斑马线上的电子警察”,着实找到了“一剂良药”。记者了解到,首个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于今年4月15日在福田区新洲路与莲花路交汇处正式启用,它可以对人脸进行实时提取和识别,自动储存闯红灯的人脸数据,并结合大数据的实时运算和比对,查出同一个人是否有多次闯红灯行为,如果多次闯红灯,路口的系统大屏上就会自动实时显示。

    精心服务:智能化措施提升市民满意度

    驾驶证期满、损坏、遗失要换证补证,反复跑交警大厅,没完没了地排长队……很多司机都有这样的体验。可是记者在深圳交警福南中队看到,陆师傅驾驶证期满换证,只见他直接来到一台机器上,刷脸、摁指纹、电子签名,然后掏出手机对着屏幕上的二维码“扫一扫”,交了10元工本费,新证就吱嘎吱嘎打印出来了,整个过程3分47秒。

    变化正是源于这台机器。它是由深圳公安专门针对车管业务研发的制证机器人“e车驾宝”。它集人像识别、后台数据比对、智能判断于一体,实现自动化打印驾驶证、过塑、出证,一天能办理70张证。目前深圳全市已经布局十几台。

    记者还了解到,以前按照要求,司机必须随身携带驾驶证,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要么忘记了,要么丢失了。为此,深圳交警专门研发并首创了“电子驾驶证”,即便驾驶证和保单没有随身携带,司机同样可以配合交警执勤,出行变得更加便利。

    如今,深圳交管服务正在迈向网络化、人性化、智能化,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办证办事从大厅窗口变到网络端口,市民只需通过有关官方网络渠道实现网上实名认证,就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六大类159项交管服务;二是身份认证由纸质向“刷脸”转变,利用刷脸技术全方位解析进入办事大厅人员数据,刷脸进大厅,动态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某个人几天内进入十几次甚至更多,就可能会重点监测甚至纳入黑名单,有效防范“黄牛”;三是工作模式由“市民主动”向“交警主动”转变,科学设置岗位,简化业务流程,每宗业务办理时间从两三个小时缩短到40分钟,不断提升深圳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记者 贺林平)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