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5G智能明眸亮眼量子眼贴膜

    智能眼膜是一款利用生物微电流、互联网技术和专业眼部保养相结合的科技护眼产品,通过生物微电流导入加强眼部微循环有效缓解视觉神经压力,改善视力减弱,深层净化色素,滋润眼部,达到紧致袪皱,抵抗衰老的效果。

    【产品规格】15g*10片/盒

    【产品成分】

    烟酰胺、胶原提取物、黄连提取物、金黄洋甘菊提取物、苦参提取物、丹参提取物、透明质酸、冰片

    【模式功效】

    净化排毒:通过银离子吸附作用释放脉冲波段疏通眼部经络,促进眼部微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净化眼部周围皮肤表残留的彩妆,剥离皮肤内壁脂质、毒素,淡化色素沉着,加快改善眼部组织细胞流速,阻止肌肤衰老退化。 

    能量导入:生物脉冲波段根据眼部穴位分布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微循环,脉冲能量附带强大的渗透性能够活化眼部组织细胞,强化细胞的再生能力。促使细胞内的酶、氨基酸、核酸等活性成份被激发,供应充足养分,达到活化组织细胞,祛除皱纹的目的。

    亮眼美颜:生物脉冲波段加速眼部各层细胞能量的速递和共振,快速缓解眼力疲劳,舒缓视觉神经压力,改善视力模糊,通过脉冲振动频率将细胞产生一定范围的重组,使脂肪密致化,使眼周表皮层趋向平滑,并修复真皮内的纤维断层;迅速增加皮肤的弹性和光泽,达到提升紧致,清亮眼神的效果。

    综合模式:结合以上三种护理功效,为默认模式。

    【使用方法】

    1、微信搜索“美莱纤婷”,进入主页,点击“眼部”进行新用户注册;

    2、洁肤后,取出眼贴膜均匀敷贴在眼部;

    3、智能主机按键三秒开机(指示灯闪烁蓝灯即为开机状态),将主机金属接触点置于面膜银离子导线圆点上;

    4、打开手机蓝牙,按“开始”键与智能主机(显示主机型号)链接;

    5、按“开始”键进入眼部护理状态,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护理模式,默认为“综合模式”,根据自身的适应强度“加强”或“减弱”档位,舒适即可;

    6、待18分钟结束后,取下智能主机长按开机键关机,揭下眼膜并稍加按摩直至精华吸收后清洗即可。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建议用户进行智能主机充电,接入充电线后智能主机亮红色灯,当充电完成时候亮蓝色灯;

    2、本品为“生物微电流”功能产品,初次使用“必须”将智能主机的强度档位调至最低档位(1档)开始使用,待眼部肌肤适应了生物微电刺激后,逐步加档过程中每加一档停顿三秒再往上加档,可根据个人感觉调整到适当档位,以舒适为主;

    3、使用过程中“闭眼”能感受到眼部两外侧微“电光”有微眩感,均属正常反应,根据自身适应的强度调节档位,舒适即可,禁止追求刺激强度;

    4、每个人对生物电微电流刺激的耐受性不同、所以可能会有极个别人出现生物电流刺激反应,属于正常,若使用过程中,明显感觉不适,应立即降低档位,或者停止使用;

    5、光敏感或过敏性皮肤人群慎用(光敏感的初步判断:到夏天,肌肤就发红,皮肤角质层特别的薄,有红血丝,晒太阳几分钟就会有灼热感,肌肤就变得特别黑的,基本为光敏感);

    6、皮肤敏感者,使用前请用精华液先做局部皮肤敏感测试,无刺激反应方可使用,如有任何不适或持续红肿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7、孕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面部有金属植入、装有心脏支架、有器质性疾病和皮肤有伤口者禁用;

    8、请置于婴儿无法取得处,请勿放置于阳光照射处及高温处。

    9、每次使用后,需将智能主机上的残留精华液擦拭干净,保持主机的洁净,主机最高使用次数为50次,如主机金属触点上有损坏或生锈老化形象,不可再次使用该主机。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