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物联网+5G赋能,文物智慧保护揭起新篇章

    导读: 秦时的明月与清风,至今依然朗朗当空,徐徐袭来……但是,秦时的砖和瓦,却早已湮灭在尘埃之中,那些残留于世的遗物、遗迹,因其“不可能重新创造”的特殊属性,从而拥有一个统称——文物!它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遗留下来的历史见证,是思想与艺术的无价瑰宝,更是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故,文物保护,刻不容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正文: 2020年8月18日,四川传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传古智能)成立揭牌仪式暨市场拓展研讨会在成都航宸国际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助力文物活化”为主题,参会人员包括文物保护资深专家、上下游产业链知名人士、知名投资人、长江商学院资深学者、各行业领军人物以及相关股东等一众知名人士。

     

    剑指天下, 传古智能

    虽为创建伊始,传古智能却绝非是一介无名之辈。

    依托上市公司金盾股份的雄厚资本支持,凭借北京中科众睿领先前沿的技术支撑,强强联手之下,传古智能方才应运而生!它先和太原理工大等专业院校签订联合协议,以此确保公司人才储备、技术更新迭代再无后顾之忧;后与敦煌研究院等专业文保单位进行对口合作,从而保障公司项目能够真正实现专业技术下沉,产品不断创新……

     

    传古智能,剑指天下,于问世之际,便展鸿鹄之愿。

    在采访过程中,四川传古智能董事长李英武明确指出:文物保护工作既冷门,且专精,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以智慧文物平台为基础,借助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陕西、山西及四川等文物大省,建立学术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打造文物古建“数字化监管、智能化监测、智慧化决策、主动化服务”的文物保护新体系,使得“传古智能”成为智慧文物保护领域内的一支主力品牌!

     

    文物保护,与时俱进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再一次被提出;

    2018年,《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

    ……

    在一场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活动项目中,文物俨然成为文化交流的绝佳载体!这些承载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让不同民族的人们领略历史脉络、体验文化碰撞、感悟人生智慧、思考未来命运,更激励着无数国人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凝心聚力、奋勇争先!

     

    身为智慧文物保护的领军人物,李英武先生对此表示:“守护华夏文明瑰宝,是传古智能的使命与责任,要不忘初心,要牢记使命,要坚持保护第一!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文物保护必须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以新技术、新应用、新手段来更好的完成保护、传承、活化等一系列工作。”

     

    科技赋能,智慧保护

    目前,在国内的考古、文物保护等基层工作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专业人才欠缺,各项工作展开颇为繁杂,一方面涉及到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另一方面牵扯工程领域的专业性,甚至资金困难也会成为文物保护的难题之一……

    “面对这些实际困难,传古智能则以平台系统、基金形式,广泛接纳社会各界人士、企业的投资,以服务+运营的模式提供优质专业服务,在解决当地相关部门资金不足的同时,还能完美地实现企业家投资回报的诉求。”传古智能技术总监张辉先生如是说。

     

    据悉,在结合大数据、GIS地理信息、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诸多新兴科技之后,传古智能秉承“品牌、质量、安全、责任”的运营理念,用科技赋能,凭智慧保护,以一种“高效、务实”的服务态度,打造智能三防(防雷、防火、防灾)、文物活化展示(文物建模、线上展示)、智能监控、智能安防(防盗抢)、智慧决策以及一体化智能保护体系。

    在公共服务和文物活化的进程上,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中,在文物保护和政府监管的政策下……传古智能致力于新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其专业化、权威化、服务化的品牌内涵,切实解决各级部门在文物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文物保护工作的智慧消防、应急管理、监管执法、档案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难题提供一整套可行性方案,从而让无数华夏文化之瑰宝绽放出璀璨之光。

    毋需置疑,传古智能将从真正意义上迈步至智慧文物保护的新纪元篇章之中!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