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打破“落后20年”市场格局:徐工全自动变速箱突破重围

    “专精特新”企业正处在政策的风口,见证着中国经济市场的新发展,也指示着中国制造的新方向。

    9月16日,第十七届中博会在广州举办,届时,20个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新品集中亮相,涵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疗、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五大领域,向全球展示着中国制造的硬实力和高水平。

    此次中博会上,以徐州徐工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已经在各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并有望以此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缺失环节“补缺”,薄弱环节的“补强”。

     

    MYF310AM全自动变速箱

     

    新创造,新名片

    《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关于重点领域提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20个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代表的是中国制造业细分领域的至优成果,无疑是本届中博会的亮点。作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工程机械很多设备可谓“大国重器”。本次中博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重工代表徐州徐工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传动”)带来的MYF310AM全自动变速箱彰显着中国制造的强大创造力。

    车辆变速箱可分为公路车辆变速箱和非公路车辆变速箱,后者主要用于工程机械与军工领域。据了解,此次由徐工传动公司带来的全自动变速箱,主要应用于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越野轮胎吊等工程机械,大型拖拉机等农用机械,以及港口机械、石油勘探设备、铁路施工设备等多个领域。

    据悉,非公路市场高端变速箱对技术要求极为严苛,其制造技术一直被ZF、DANA等跨国公司垄断。“随着欧美对我国高端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和技术打压,由ZF、DANA等公司垄断的高端变速箱产品随时有断供的风险。”徐工传动一位参展人员表示,“高端产品‘国产替代进口’,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已成为我国各行业发展的共识和亟需解决的任务,我们这个行业也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压力与危机。”

    据了解,国内非道路变速箱技术总体来看不容乐观。细分来看,国内领先技术为半自动变速箱,落后国外约20年。“全自动变速箱技术是欧美市场的主流技术,是国内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上述徐工传动工作人员表示。

    “为了突破这个技术壁垒,我们从前期定位调研,到设计环节,再到样机实验,研发团队对于整个过程都要求精细化制造,每个环节的精度都要达到设计标准,下功夫把产品做到极致。”徐工传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徐工传动副总经理 高晔

     

    据了解,MYF310AM全自动变速箱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需求定制档位数量,是国内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内首款前8后4挡位全自动变速箱,可以匹配260kW到310kW功率段发动机的机械主机。

    业内专家坦言,变速箱是整车传动系统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从产品技术和性能角度来看,徐工传动推出的全自动变速箱可直接替代当前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ZF和DANA高端变速箱,为国内主机客户以更低的使用成本、更便捷的备件和服务提供可靠的“中国解决方案”,形成“中国制造”新名片。

    新使命,新动能

    今年以来,在十四五规划、以及7月30日政治局会议等高层文件和会议都提及“专精特新”概念,且将其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等与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

    “专精特新”概念上升至国家层面,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这些都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需要更多的企业以工匠精神和迭代姿态,在自己的细分领域深挖,从而实现横向和纵向突破,从做专到做精再到做强做大。

    做专做精企业已经完成,如何做强做大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新形势下需要解决的新难题,而完善产业链就是其下一步发展新动能。行业专家认为,“专精特新”企业特别需要它的产业配套,因为它最需要的还是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链与产业环境。这样才能促进产品总的质量提升。

    但对于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而言,这个“新动能”并非简单的事情。“产品出来,只能说我们先完成了一步,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国内的上下游产业链都尚未成熟,产业集群效应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徐工传动全自动变速箱的零突破希望能带动全行业改变这个局面。”徐工传动副总经理高晔如是表示。

    (新媒体责编:syhz0808)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