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跨界融合,中医药教育新突破!

    一、课题背景与目标

     

    在国家大力推进 “四新” 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新医科成为应对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举措。它推动医学教育从传统生物医学单一支撑,向医文、医工、医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转型。这一转型给中医药教育带来了融入现代科技、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全新挑战。

     

    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策深入实施,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与专业融合不深、实践平台资源不足、师资队伍结构失衡、学生参与度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基于此,《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医科背景下实践与挑战》课题应运而生。其研究目标在于系统梳理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明确制约发展的核心因素;构建融合多学科知识、衔接专业教育与实践需求的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产出可推广的教学方案与研究成果,为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图1-1 《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医科背景下实践与挑战》课题结项证书

    二、强大研究团队

     

    本课题的负责人是来自阳西县药食奈坊商贸有限公司与长春中医药大学的曾铠奕 ,他拥有初级中药士职称和管理学学位。值得一提的是,曾铠奕作为“无为致远”项目组的发起者,在学术科研、专业技能资质考取以及各类竞赛中都成果丰硕,展现出了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厚潜力。

     

    核心成员还包括广东科技学院的杨文芳 ,作为中级讲师,在电子商务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张玉明 则是正高级教授、管理学博士,其专业知识与学术造诣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曾泽铠 是初级信息处理技术员,在技术层面为课题提供保障。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门路达 ,身为初级护士,从医疗机构从业者的角度为课题注入了实践经验 。广东科技学院的邓春红 专注于电子商务专业,为课题带来电商领域的新思路;蔡佳欢 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凭借专业知识为课题研究添砖加瓦。

     

    团队成员涵盖高校教师、医疗机构从业者、技术人员等,具备多学科背景与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与资源保障,确保课题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知识到技术应用等多方面深入探索。

     

    三、课题实施与成果

     

    该课题研究周期为 2025 年 2 月至 10 月 ,分为五个阶段有序推进。准备阶段,团队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 500 余篇,运用专业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明确研究热点与空白领域,为课题开展筑牢理论根基。实施阶段,组织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实习,指导申报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筛选优秀项目参与各类赛事。同时,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开展实践培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中期总结时,团队梳理参与培训学生数据与实践项目进展,针对部分学生跨学科知识基础薄弱、企业实践岗位匹配度需提升等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如增设 “数学建模基础” 培训。终期总结阶段成果丰硕,整理出学术论文 2 篇,分别被 EI 源刊和 SCI 源刊收录;获得专利 3 项,涵盖中医诊断、中药生产、新药研发领域;竞赛获奖 3 项,充分展现学生技术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

     

    最终,团队整理好课题申报书、结题报告、研究成果等材料,报送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顺利完成结项申请流程。在广东科技学院试点后,学生反馈良好,培训活动满意度达 92%,85% 的学生表示能将跨学科知识与中医药专业结合,且在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如《广东省中医养生产品市场需求与消费偏好深度解析》获 “正大杯”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广东赛区三等奖 。

     

    四、创新点与意义

     

    本课题在理念与方法上实现了双重创新。理念层面,突破传统中医药教育 “单一学科” 局限,将新医科 “多学科交叉” 理念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从课程设计到实践项目,处处彰显 “中医药专业 + 现代科技 + 创新创业” 的三维融合 。例如在课程中融入 AI、大数据技术,引导学生开发 “智能诊脉手环”;在实践里结合工学、管理学知识,优化中药生产设备、设计中医药品牌营销方案

     

    方法上,建立 “多元化评价 + 动态优化” 的研究机制。采用 “过程性评价 + 成果性评价”“学生评价 + 教师评价 + 企业评价” 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确保研究成效客观公正。同时,依据中期总结与实践反馈,动态调整方案,如增设前置课程、优化企业岗位安排,提升研究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五、未来展望

     

    尽管《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医科背景下实践与挑战》课题已成功获得省级政府单位批准结项,但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之路仍任重道远。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持续紧密跟踪新医科与中医药产业的动态发展,不断优化教育模式。

     

    他们计划进一步深化与高校、企业、医疗机构的合作,拓宽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机会,培养更多 “懂中医药、通科技、善创新” 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本次还在项目结项后,吸引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尹智超、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吴俊林和刘倚帆、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的赵元得文作为团队的见习成员 ,有机会在后续转正参与团队的其他项目实践活动。“无为致远”的创始人曾铠奕表示:“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的赵元得文同学,由于在新媒体运营方面已有一定的经验,目前已被列入 2025  年度电子商务课题研究项目《短视频与直播电商的内容营销效果差异研究》中。个人认为在这个学历与实践经验并进的新时代,不唯学历论,吸引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新青年加入团队是有必要的。 相信团队成员的共同可以通过不断努力,为中医药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推动中医药事业朝着高质量方向稳健前行,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