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中交一航局:立冬暖食记

    立冬,标志着万物进入收藏与休养的季节。中交一航局莆田项目部的职工们裹挟着海风与寒意归来,有一种温暖,无需言语,便已弥漫在空气里——那是从食堂方向飘来的,浓郁蒜香与焦辣鲜香交织的,专属于“家”的信号。这信号的源头,总系于逯志刚师傅的那口炒锅。

    下午四点半,日头已然西斜,项目部食堂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像一个温暖的灯塔。推开门,门内是蒸腾的烟火气。而在这烟火气的中心,逯志刚师傅正系着那条“厨神”围裙,开始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一次“演出”。他的舞台不大,一方灶台,数口炒锅;他的道具却极讲究:活蹦乱跳的基围虾、饱满金黄的蒜瓣、殷红的干辣椒、面包糠,以及他秘而不宣的几种香料。立冬之后,逯师傅对“火候”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他说:“夏天炒菜,讲究个清爽利落。冬天不同,菜要带着‘锅气’上桌,那热气扑鼻的瞬间,比什么都治愈。”这盘避风塘虾,便是他冬日“暖度”宣言的集大成者。它不仅仅是果腹的菜肴,更是一道驱散寒意的暖流,一份看得见、闻得到、吃在嘴里的踏实守护。

    逯师傅的功夫,从挑选食材便开始显现。他总在清晨最早一批海鲜到港时,亲自挑选大小均匀、壳薄肉厚的活虾。回到后厨,捏住虾身,用小剪刀在虾背上一划,挑出那根黑色的虾线,动作行云流水。每一只虾都经过这样的“开背”处理,不仅是为了干净,更是为了让浓郁的蒜香风味在炒制时能充分渗透进去。避风塘风味的灵魂,在于那金灿灿的蒜酥。这恰恰是最见功夫的环节。逯师傅从不使用现成的蒜蓉,他坚信,只有手工切剁的蒜粒,才能在炒制时产生最层次分明的香脆口感。他将蒜瓣先切成厚片,再改刀成均匀的细粒。“太碎会发苦,太大又不香,这个分寸要拿捏好。”炒制金蒜是最考验耐心的,必须用小火慢炸,手持锅铲不停地搅动,让每一粒蒜都均匀受热。逯师傅站在灶前,神情专注,仿佛在完成一件精密的艺术品。直到蒜粒从乳白变为淡黄,再沉淀为诱人的金黄色,空气中弥漫开一种无法抗拒的焦香时,他才迅速捞出沥油。这一刻的蒜酥,入口轻脆,蒜香浓郁,是整道菜的点睛之笔。当准备工作就绪,最后的炒制便是一场关于时机的交响乐。大火将锅烧得滚烫,倒入宽油,待油温升至恰到好处,将腌渍好的虾肉滑入锅中,瞬间“刺啦”一声,锅气蒸腾。快速滑炒使虾身均匀受热,迅速变红、卷曲,呈现出完美的半球形。随后,倒入炒好的金蒜、面包糠、豆豉和干辣椒,转为中火,让各种配料的味道在翻炒中充分融合。逯师傅说:“最关键就是最后这一两分钟,要让面包糠和蒜酥均匀地包裹在每一只虾上,但不能炒过头,否则蒜酥会变苦,虾肉会变老。”他的手腕轻抖,锅铲翻飞,所有食材在锅中跳跃、碰撞,香味达到顶峰。

    逯志刚师傅在项目部食堂年纪最为年长。大家亲切地叫他“逯大厨”或“逯叔”,很少人连名带姓地叫他,但“逯志刚”这三个字,却代表了一种沉甸甸的可靠。他话不多,总是笑眯眯的。他像一位大家长,用食物默默关心着这些离乡背井奋斗的“孩子们”。“立冬了,天冷了,干活辛苦,吃不好可不行。”这是逯师傅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这一盘避风塘虾,金黄的蒜酥是丰收的喜悦,火红的辣椒是驱寒的热情,而肥美的虾肉,则是他能为这些建设者们补充的最实在的能量。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情义。

    一盘虾,一座暖心的灯塔。立冬,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即将来临。但在莆田码头项目部,有逯志刚师傅在,有那盘热气腾腾的避风塘虾在,温暖便有了具体的形状和味道。(杜怡柔)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