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然而让科学家们达成共识的是,90%以上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原因,人类活动与近50年来气候变化的关联性达到90%(摘自百度搜索《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根据我15年来对地球、地震和气候变化的观察、跟踪、研究、总结认为,导致气候异常变化的有两大原因:
一、第一种是大家已达成共识,测得到看得见的。
1、原始森林遭受严重的破坏,自然和人工植被在逐年减少。
2、无序、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过度开发和建设,包括建房、毁林造田,平山建城,填海填湖、人工水库、过高过大过密的城市建筑群等等。
3、不断增加的硬底化道路及广场等,致使雨水流失,绿化面积逐年减少。
4、现代大工业的发展,燃油气类交通工具不断增加,对石油、天然气、煤等地下能源的过度开发消耗。
以上种种原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①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极速融化。
目前,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阻挡地面向太空散热,从而产生温室效应,这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②空气污染。
由于大工业、汽车业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导致空气中排放物的增加,加上森林植被等受到严重破坏,空气中的漂浮物被转换的功能被进一步弱化,于是出现PM2.5超标,雾霾等空气严重污染的异常天气。
二、第二种是看不见摸不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原因:就是人类对地壳结构的破坏,导致地球在自转公转运动过程中的失衡,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气候异常现象。
产生第二种主要的原因:过度采取石油、天然气等各种矿产资源、地下水等。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球天然气年采储量187.3万亿立方米,2013年中国年开采石油2.1亿吨,天然气1209亿立方,煤37亿吨。从1913年至2002年90年间,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石油产量累计为339.38亿吨(此历年石油产量数据摘自百度文库《中东地区石油储量与产量图表分析》)。如果把全球历年开采的石油、天然气累计起来,那将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占地球总重量的百分比也有数可寻。由此可见,人类对地壳的破坏程度何等严重。
众所周知,地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圈层构成的,各圈间相互渗透,重叠和交错存在(摘自《地理辞典》第119页,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地球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的球体,每小时以1674公里在自转,地球像我们所开的汽车一样,同样需要石油和天然气,需要能量,需要润滑、减压、保温、隔热、调节等,需要固体物质作为支架,支撑整个地球平衡平稳地运动。尽管地球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以及再生功能,但当我们过度抽取石油、天然气等各种地下资源就会使地球运转失衡,从而导致以下异常气候的发生:
1、被抽空的地壳在地球公转、自转运动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会自动平衡及修复地球。自我平衡和修复的方式主要有:地表水及易流动的物质向下渗透,表现为:地面干旱,农作物受损、河水断流、咸海消失、湖泊水库干涸、地面开裂、土地沙漠化等现象。
2、当液体或易流动的物质的补充也无法填满地壳中的空隙部分时,在地心吸引力及地球自转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地表中沉重的板块将会发生下降位移,再加上地表上人为建造的过大过密过重的城市建筑群等,不断增加板块的重量和地球公转自转运动过程中的不平衡,从而加快板块下沉或位移的速度,其结果将不断地挤压地幔中高温岩熔,致使高温岩熔从地壳薄弱环节冲天而出,导致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的出现。火山频频喷发,火山灰不但污染空气,妨碍空中运输,周边居民须紧急转移外,还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产生各种各样的异常天气,如: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
3、地壳中自然形成的石油、天然气、矿床、土地、森林、植被等对地幔中极其高温的岩熔起到很好保温、隔热和调节等作用,当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被大量过度的抽取后,地壳变薄,或密度变小。土地、森林、植被等因各国经济及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受到破坏而减少,从而导致地壳、地表保温、隔热和调节等功能不断受到破坏,地表气温因此不断上升,北极冰融化等,导致全球变暖,“尼尔尼诺”这样不可避免的现象发生,给全球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4、被抽空的地壳因形成空洞而产生落差,使物体在地球的高速公转自转运动中加速度运动,从而对地壳地表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同时固体物质由于缺乏石油、天然气等油气类物质的的润滑、减压和调节等作用而发生互相撞击,在冲击力和撞击力的作用下,致使地表出现台风、飓风、风沙、海啸、地震、山体滑坡、地壳地表位移、下陷塌方、房屋倒塌、地表开裂等现象的发生。
造成气候异常变化的第二种原因是本人自1999年以来,经过15年对地球、地震和气候变化等现象的观察分析研究总结得出的结论,因篇幅原因,未能一一展开述说,尚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希望更多有志之士参与探讨,不断加深对地球的认知。
三、应对气候异常变化的措施和建议:
地球气候异常变化,不是某个人某个国家某个单位单一因素造成的,这与近50年来,全人类生产、生活、军事等一系列活动紧密相连,是人类自己的原因,造成气候异常变化人人有责,关爱地球就是关爱自己。
当今世界,各国在追求经济及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与应对气候异常变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政府及工商界的精英们面对人类对地壳结构的破坏带来的一系列灾难和严重后果应有充分的认识,如何应对气候异常变化已迫在眉睫,更希望能引起各国政府以及工商界精英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在此,我简单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1、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各国政府官员,工商界领袖们应达成共识,身体力行,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开采,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消耗和依赖,进一步放缓对地球结构的破坏速度。
2、加大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利用,尽全力加速利用清洁能源、新能源,以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能源。
3、科学合理建立健全世界各国对地表及空气中污染物的转换机制和空间。
①世界各国应建立健全各种环境保护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物进一步增加和扩散,有效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用科学的创新方法把污染物转化为清洁干净的有益物质。
②减少硬底化的建设面积,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增加绿化面积。因为绿色植被能有效转换空气中和地表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美化环境的作用。
地球的资源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资源,地球不会因为世界各国的行政划分而分离,地球母亲给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应该共同享有和珍惜,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应该给予坚决制止。地球资源的开发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序有计划的发展才能做到最大的节能减排,建立和平、和谐、干净、整洁、有序、生态环保的人类生存环境,应该是世界各国以及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结束语:科学的探索无止境,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还很肤浅,说出你我对地球的想法和看法,共同探讨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寻找应对气候异常变化的方法,我相信这是我们心中的共同愿望。
(本文系全睿娴 2015年10月著作)

【人物简介】
全睿娴,广东湛江人,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新地震学说研究者、建立者。多年从事地球运行规律与系统科学研究,其学术文章《雾霾形成原因初探》《全睿娴地震学说——创新地震预测的思维模式,跳出传统理论的陷阱,惊醒“地震不可预测”的梦话》《气候异常变化原因初探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建议》《探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规划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西南震中区等地地质灾害原因分析及治理的措施和意义》《重视自然灾害防治能有效降低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分别刊载于《人民政协报》《中国改革报》《今日中国》《发现》《今日科苑》等报纸期刊及各大网络媒体,入编《中国新时代优秀学术成果选集》《中国道路·中国梦》《求是先锋——新常态下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书籍文献。
(新媒体责编:wa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