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地铁施工首用全自动无人监测系统

    地铁施工中,地面、隧道、拱顶的一举一动都有全自动设备的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将迅速通知技术人员。正在建设的地铁12号线和平西桥站,采用了全自动化无人监测系统,这在全国地铁施工项目中还是第一次尝试,将对地铁施工中的安全、高效、便捷起到重要作用。

    12号线和平西桥站,将与既有5号线可实现换乘。车站地处交通繁华的市中心、邻近三环主路,为地下两层分离岛式车站。施工方北京住总集团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施工现场埋设了自动化监测设备,也就是静力水准仪、激光测距仪,对地面沉降、隧道收敛及拱顶下沉监测。目前,已具备明挖、暗挖工程数据采集、录入、分析等功能。

    实现无人监测的,是智能监测点。在距离车站小导洞洞门3.8米位置,埋设了一排、10个智能监测点,可实时监测前后10米左右的开挖过程中的沉降信息。智能沉降点能够将自身感知的沉降变形数据自动发射到电脑里,无需人工量测便可以迅速得出监测结论。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可有效指导现场安全施工。

    “地铁工程系统庞大、人员密集、环境密闭、安全风险高,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将难以估量。”技术负责人说,在隧道内设置自动化监测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是十分必要的。相比较传统的监测方法,采用自动化监测代替人工监测,能够带来更多优势。

    以往,传统的地铁施工中,基坑及隧道监测主要为人工监测,信息传送效率慢;在施工现场环境危险复杂的条件下,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监测的次数有限,不能实时掌握施工状况。然而,这次采用的智能沉降监测系统能够替代监测人员的高危环境高频率作业,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远程异地可视化等功能,大幅提高了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的效率,系统能在3分钟到5分钟内实现对隧道水平、垂直位移以及线路的连续、精确监测,让技术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地铁运行过程中隧道变形特征和规律,以便及时控制风险。

    与此同时,监测点埋设仅需一次即可完成,改变了人工大量掘路逐一埋点方式,降低人员安全风险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费,监测范围能够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此外,这个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监测数据,建立监测数据黄橙红三级报警体系,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