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扩散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种子长距离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或海岸带生物中,研究手段较为传统和单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团队依托亚洲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对内陆植物种子跨洋长距离扩散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生态学期刊《生态学通讯》上。
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合作,选择有较好工作积累的世界广布植物类群——共生固氮支系蔷薇目的荨麻科为研究对象,初步窥见了内陆植物种子跨洋长距离扩散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荨麻科起源于6900万年前的欧亚大陆,至少92次的长距离扩散,使其形成现今地理分布格局。在实验室条件下,该科植物很多种子能够在海水中漂浮220天以上,不少种子经海水浸泡10个月后仍有活力。而洋流模型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荨麻科多数植物的种子能借助洋流越过海洋。通过进一步生态学分析发现,受干扰的生境反而有助于它的长距离扩散。在荨麻科植物的演化进程中,一些类群的种子很可能先经过内陆水流系统搬运到达海洋,此后经过洋流的长距离运输,其中大洋中的一些岛屿起到了重要的“踏脚石”作用。它们还借助海啸或其他极端气候事件,以及动物和风媒的传播,成功登陆沿海萌发,并实现世代交替。
研究结果有力支持了达尔文的种子跨洋长距离扩散假说。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